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末代华侨 于 2014-1-30 06:11 编辑
3. 接洽
很快,我拨了森森在论坛上给我的留的电话联系了她,当时她刚把工作室从托斯卡纳搬到米兰,应该还处于适应新环境的忙碌期,接电话时她正忙着接待一个客户,听间隙中她和客户的对话,大概可以猜测出她当时正费力地在给一位年长的华侨解释汽车保险的相关业务,我便提议可以等她忙完后再回拨我的号码。
事后,我又联想起她曾经写过几篇评论,大致是说很多在意大利的中国人,在面对两种截然不同信息时——第一种信息虚假但可以让人在眼前省事省钱,第二种真实却更利于长远的发展——有一大部分人都倾向于选择前者。
几代人下来,我所理解的华人圈子里沉淀出了自己一套生存法则,支持了大量企业、生意的创立和发展,但在某一些方面又陷入了一个怪圈:人们总是愿意相信潜意识里偏向的那一方,大家在外奋斗打拼不易、加上意大利人的慵懒和法律法规本身的漏洞和几个在传颂在圈子里侥幸得逞的例子、以及中国人本身普遍偏弱的逻辑和分辨能力,所以有时无论虚假的信息是多么的漏洞百出和不堪一击,人们还总是愿意冒险一试。而像森森这类人的苦恼就在于,有时明明站在真理这一边,费时费力解释,却仍受到对方的质疑。
不久后,我就接到了她的电话和她大致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情况,并约了见面的时间——当时她已经找到了愿意免费提供教室的赞助,在紧接着的下一个周日,如果招生情况满足要求,当天就可以开始上第一次课。
从和她的对话中,可以明显听出她在当地长大——普通话带着浓重的意大利语腔调—— 节奏快,且语调起伏很大,我估计如果边听她朗诵一篇语文课文一边打着“大,大大,大,大大”的节拍 还真可契合地不亦乐乎。接触久了以后,我又发现她的意大利语口音和我熟悉的也并不是同一种,比如她的大舌音“R”就发得特别明显 真足以把人颤得花容失色(笑),后来想起她来自托斯卡纳,疑惑就稍微有些减轻—— 托斯卡纳的方言正是意大利语的起源,那么说来,那就可大致理解为如北京人说普通话时的“翘舌”特别明显一般了。
我曾去过佛罗伦萨(托斯卡纳首府)一次,当时因为时间和心情原因没去逛过几个博物馆,一直引以为憾,觉得对于这个文艺复兴的起源地有些怠慢。对于这座城市的整体印象,大致是那种可以在手风琴中和石板路上走出的历史和文艺的感觉,但对于我来说它整体的基调又过于沉重,游玩几日善可,若要长久居住,我倒是更愿意选择色调明快、各类基础设施都更发达的米兰了。当然,这已是后话。
4. 筹备
开课当天,我、森森、还有另外一位老师丽雅,在森森的办公室进行了南湖游船会议(笑),大致商定了课程的进度安排,也分配了任务。
当时我们都还很缺经验,不清楚怎样安排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和吸收,所以仅按照意语基础语法的进程先定下了头两周的课程,并约定了每次上课的内容大致分为四个板块:复习,语法,生活用语,以及按照我们的特长介绍一些意大利生活文化知识。特别是最后一块内容,一开始我们觉得那是可以帮助初来乍到的学生融入当地的关键。
课程安排初定,上课的地点已定,老师壮志满满,十几人的报名学生数也满足了我们预期要求—— 一切都似乎预示着一个完美的开端。
然而,生活总是需要一些狗血剧情才会显得丰盛—— 当天,我们就遇到了课程开始后的第一个困难,同时也是一直持续,到半年后的今天仍然存在的问题。
5. 初创
紧接着,三人便步行到附近的“华人街“办公室,那里就是我们初期的教室。
作为意大利华人分类信息网站品牌领导者的“华人街”(笑),在那时我也算是初识。在我们课程开办的初期,正是在“华人街”负责人斌哥的各种支持下才得以进行。一次我无意在“华人街“语音意语板块看到原来有那么一群人一直在网络义务普及意语,斌哥在11年也曾倡议发起过义务教授初级意语活动,对这些人就又添了几分钦佩相惜之心。
课程的官方开课时间是当时的下午两点半,但是到了两点四十五,还是没有半个学生的踪影。
我们便开始拿着名单按学生留下的联系方式一个一个地打电话询问:有的人给的解释是不清楚当天有课,也有人干脆直接说不想来上课了。
森森是性情中人,当时有点按捺不住情绪——我们都愿意免费教课,你们竟然不想来?那也是我第一次见识到她的风火脾气,大有森森之火可以燎原之势(笑)。
只是作为参与组织而非主导的我,当时相对平静,试着安抚了森森的情绪后,也陆续来了八九个学生。
当天森森主导讲课,主要介绍了意语发音的基本规律,过程中倒也没什么插曲,一切十分顺利。
然而开课前那一幕,在平静中荡起的涟漪却一直难以散去。
“我们都愿意免费教课,你们竟然不想来?”——或许免费,正是这一切的恶因。
...... 未完待续
传送门:
意国近事(二)——去留一笑: http://www.huarenjie.com/thread-2759967-1-1.html
编辑配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