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操作将在您下回登录时自动记录您的这次国家选择。如需重新切换,可通过切换国家完成。
查看: 622|回复: 2

[我游我拍]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1人1车10000里·上海至拉萨(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25 20: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棋苑书生 于 2012-9-26 00:02 编辑

一个朋友的亲身经历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1人1车10000里·上海至拉萨(五)

2010-8-13
  总里程:3255km
  当日里程:78km
  最高速度:39
  平均速度:11
  骑行时间:6:34
  路线:新都桥镇——雅江县
  
  川藏线上几乎每天都要翻一座山,至少两天翻一座,今天翻的是高尔寺山(海拔4412m)。
  
  今天开始有很多路人冲着我们喊“扎西德勒”了,我出发前对川藏线做的功课是如此之少以至于我都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依稀记得是打招呼的话。一般来讲,对方打招呼的话你可以原话奉还,这招在世界各地都适用。现在查了下,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吉祥如意”。
  
  因为看路书介绍说这一带可能有抢东西的藏民,我们一帮学生胆子比较小,决定抱团取暖,同进同退。骑得快的慢点,骑得慢的快点,试图在人数上压倒对方。刚骑出新都桥不远,胆小谨慎的我看到每个路边的身影都非常警觉,难道是他?难道是他?听到他们的“扎西德勒”也不敢回话,保持车速,点头示意下就好。但碰到的路人多了,他们的热情慢慢消减了我的紧张,直到路过一户人家,另外插一句,藏式民居很有特色,不管是造型还是装饰都与内地极不相同,其中的讲究,既然同行的有俩同济建筑学的硕士,我就不班门弄斧了,大家可以去看他们的游记。一个扎着辫子的小女孩,5、6岁模样,本来蹲在家门口玩,看见我们自行车过,“噔”的一下站起来,摇摇晃晃的往院子门口跑来,一边跑还一边用力的挥手,幅度特别大,然后用稚嫩的童声喊道“扎西德勒!扎西德勒!……”哎哟我的小宝贝,您可别摔到了。她母亲正在屋旁收拾着,听到声音,扭头看看她女儿,再看看我们,微笑着也挥了挥手。那纯净的声音宛如一道阳光,心中的冰山顿时土崩瓦解。不过我没有来得及和她回话,因为为安全起见车速都挺高,再瞟一眼时,房子已经在身后了。不过我从此之后,也开始大声的把“扎西德勒”喊回去了。在路上,还是相信人性本善会玩得开心点。即使后来我被真的抢劫过,心态也很快调整好了。
30254160_43370195.jpg 30254171_43370195.jpg 30254176_43370195.jpg 30254182_43370195.jpg
还有路人比较干脆,也不用喊的,远远看见我们经过,就竖起大拇指,我们当然也礼尚往来。华夏文化重含蓄,表扬人都拐弯抹角。因此初次见到如此直接的表扬多少会有点难为情。就像开始学英语时,当别人说“You are so great!”时,总是很难理解为什么对应的回答是“Thank you.”而如果按照汉语习惯,难道不应该是“No, no, I am not that good. You are so overestimate me.”想起一则段子,不好意思要拿前第一夫人开涮了:
  
  江青接待外宾,因不懂英语,故需要翻译。因为担心翻译言糊弄她,便警告说,外宾和她说的话都必须逐字逐句的翻译给对方。()中为翻译的话。
  “Hello”(你好)
  “你好”(Hello)
  “You are so beautiful today.”(您今天真漂亮)
  “— —|||,哪里,哪里。”(— —|||,where? Where?)
  “— —|||,everywhere”(哪里都漂亮。)
  
  不过这段子水分太大,江青在上海混迹那么多年,外语还是会一点的吧。这些编段子的人啊“too simple, sometimes naïve.”对吧。“我都替你们着急啊,说真的。”
  
  前几年才开始觉得,当面表扬人是个好习惯。想起研二时修网球课,认识了一帮好友。在打双打对抗赛时,每有精彩一击时,不管是对手还是队友,都从来不吝高喊一声“好球!”或“漂亮!”。这样在一起练球,进步神速,而且每次打完球后,心旷神怡。虽然现在他们已毕业各奔东西,但现在我走在校园里还是会时常想起这段美好时光。
  
  中国传统文化一般把好话都留在人死后再说,所谓“盖棺定论”。表面上看,好象是体现出我们考虑得更周到,显得更有历史感:因为人死了才不会再说什么话做什么事推翻我们的结论。但其实我觉得这是中国历史长期处于因言获罪的氛围中,文人不得已才想出的自全之策。如果今天你表扬他的专业素质高,还被人听见,结果他明天就反朝廷了。你是不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盖棺定论”固然有合理性,但好话留在死后说我认为其实是没有历史感的作为。马克思教导我们,事物是会发展变化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说不定昨天的二把手,今天驾着三只鸡飞了。因此不需要为表扬人承担那么多的心理负担,赞赏只是就事论事,而不是对他的未来背书。就像我佩服汪兆铭年轻时“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豪迈,但对他的“曲线救国”论持保留态度;就像我佩服李敖年轻时敢将棒子挥向老年人的勇气,但对鄙视他现在媚权的下作,嗯,支持韩寒。综上,我想之所以西方文化中敢于当面表扬,可能是和他们现代政治文化中没有“秋后算账”,没有整“黑材料”的习惯有关。待考。
30254218_43370195.jpg 30254242_43370195.jpg
陌生人的“扎西德勒”和大拇指让人非常享受,而且会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因为这一荣耀,只有骑车朝圣的人,才有资格享有,才有可能遇见。这种被认可的感觉,是毒。我想有的人情愿再骑川藏线,再骑滇藏线,可能就是中了毒吧。
  
  高尔寺山号称海拔4412m,在山顶用GPS实测约4200m,小玉,同济硕士之一,叫晓煜,但我一路上都以为是小玉来着,的海拔表显示和这个结果差不多。按路书,我们以为还有16km长,还有200m高要爬,没想到就已经看见山顶的高程牌了。说起来今天貌似是骑的最不累的一天,不是路程不累,而是以为会更累。爬坡路上又碰到浙工大的哥们了,他们速度挺快,后来居上,我赶紧给“钢盔哥”来了张正面和背面的特写,不然以后和人说有人戴钢盔驮旅行箱骑川藏线都没人信。对了,还得说明下的,昨天我嫌同济的那帮人没有等我们,事实上,他们要是等我们,估计要被山顶的冷风吹成肉干。尧,那个城市规划师,说他到山顶时是下午1点钟。等了剩下的3个人1个小时,然后才一起下来的。早了我足足3小时。和我一样,他也是零长途骑行经验,也是在出发前两天才买的车。这种神一样的人只能被瞻仰,没法超越的。
  
  在山顶,6人组合影。然后准备下山,今天要下降海拔近2千米,可以一坡到底,应该是很舒服的。但明天又要爬升海拔约2千米。你说这是何苦呢。不过聊以自慰的是,今天出发时决定不吃红景天,打算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来应对高反,靠药物走川藏线似乎不好。然后“我已登顶,感觉良好”。此后一路,直到拉萨,哪怕要翻海拔过5000m的山,我也没有吃任何药了。赞一记。在山顶发现封口包装的食品袋都鼓鼓囊囊的,真好玩。队友说他的一个蛋黄派居然自爆了。
  
  今天才知道,原来下坡也可以这么累。路书上说“前20km坡很陡,一路悬崖,而且没有护栏,十分刺激”,搞得我们都紧张兮兮的。不过觉得还好了,有点言过其实,我下完了坡还在四处张望,咦,悬崖还没到吗。但路书上说“下山的路很陡,而且小搓板较多”,这个是实话。在这里,你就会见识大名鼎鼎的“搓板路”,走这么长的318,我从来没碰到过的。顾名思义,路面有规律的起伏,其纵截面如同波浪,远远看上去仿佛一块大搓衣板搁在路上。这种路对下坡的人而言极其凶恶,据说车速高于60km/h时,可以无视路面崎岖,但自行车要达到这个速度,除非你无视地球引力。在正常的下坡速度,25km/h时,握着龙头的感觉,就好像,我想想,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筑路工人用电钻在水泥地上打孔,“突、突、突、突”乱震的那种。我觉得我一路就是握着那个电钻柄下完坡的。下坡路上,也有人家,尧的车停在路旁,他蹲在路边用糖果逗着当地的小孩。我开始反思,为什么这份纯真我就没有了。听老罗转述过说,有爱心的人会对小孩、老人、小动物充满喜爱。而我除了对老人有基本的尊重外,小孩小动物什么的都不太爱接触,嗯,是要反思下了。
  
  刚下完坡,潘,北二外的那位队友,赶上我,拿着一袋葡萄干,问,是你的么。我一看,晕,什么时候掉的都不知道。谢过了他,赶紧再塞在防雨罩下。想起昨天洗过的短袖,看天气不错,于是也放在防雨罩下,希望阳光能将它烘干。悲剧的是到达住地后,发现衣服没了,葡萄干也又没了。晚餐时说起此事,潘一拍大腿,啊,那件衣服是你的啊,我看见了,然后还在想谁的衣服都还乱扔,就骑过去了。
  
  到雅江县。在雅江边,住在路书推荐的“康巴客栈”,3人间,15元。

2010-8-14
  总里程:3302km
  当日里程:46km
  最高速度:33
  平均速度:?
  骑行时间:7:20
  路线:雅江县——112道班
  
  路书说今天要上升2100m,出发前我在日记本上写着”It is a long long day, but I can hand it. Come on.”结果证明,今天真的是个long long day,只不过我差点就没hand it。晚上到住地后,我写到“这是最难过的一天”。
  
  大部分的悲剧是以喜剧开头,今天也不例外。从雅江出发,路况不太好,但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费力的爬坡。我和尧走在前面,他们4人出发的晚,说是因为车胎气不足的问题耽误了会。后来露赶上来了,他的车速一向很快,尧虽然快,但背着单反要一路照相,难免走走停停。走了约20km的缓上坡,路上碰到几个藏民在路中间聊天,其中一个问我,累不累,我想了下,回答道“累,但我要坚持。”他还顺手帮我推了几步车。路书介绍说会经过川藏线上“唯一推荐的原生态藏族青年旅舍”——“阿志玛青年旅舍”。到旅舍门口时,发现尧已经骑到前头去了,我和露在院门旁张望,这时一个年轻小伙,后来得知是阿志玛的小儿子,大步走过来,和我们打着招呼并拉开院门。想着反正也要等后面的人,不如在此小憩片刻,便推车进去。在屋内坐下,燃着炉子,非常暖和。店家二话不说,上来就给我们一人一杯酥油茶,说喝了这个防高反。我之前从没喝过。尝试着喝了一口,凉凉的,但味道不错,有点奶香。他一摸杯子,说不行,怎么是凉的,然后撤去茶壶,重新再做,随后便听见搅拌机在一边轰鸣。
  
  刚才还有个小伙在窗台上给我们招着手,露说他们之前在康定见过,也是个骑川藏线的。那哥们曾因嫌热,光着上半身骑折多山,而且因为所带行李太重,逢坡必推,这个我有耳闻,自然要说声久仰了,后来他也被我们称为“推车哥”。听口音很近,原来也是湖北老乡,家在荆州。听“推车哥”讲他的故事,对比之下,我好生惭愧:他太性情中人了。虽然带着波尔路书,但基本没参考,走到哪算哪。前两天,他骑着骑着就天黑了,也不知道自己到哪儿了。然后见路边搭帐篷的藏民给他打招呼,他就过去了,晚上住在人家家里,还跟着一起吃了晚餐和早餐,而且分文未取。前天,他过高尔寺山后,发现天快黑了,看见有个警务站,就过去了,因为带着睡袋,于是就住在警官的屋里。那警官还用摩托车载着他去看日落,第二天还一块吃早餐,也是分文未取。昨天他骑过雅江,见天色尚早,就继续向前,直到这里。诺大个店,就他一个住客。晚上藏民家有聚会,一起喝酒、唱歌、跳舞。他和店家喝得大醉,现在才刚刚起床,一看表都快中午12点了,然后准备吃过午饭就出发。
  
  听他讲完,我都有一把火把路书烧掉的冲动。看看人家,这才像是走川藏线的,我只是根据别人的路书,亦步亦趋,哪有户外探险的感觉。突然想起前几天碰到的单车环球的德国哥们,我曾问他有没有带着Lonely Plant的China过来。他说没有,那个没意思,你看着书,还没出发,就知道哪里有最好看的风景,哪里有最便宜的旅舍,有什么意思呢。我想了想,的确有点道理。旅行的魅力之一就是对未知的探索,还在家里就把一切都剧透了,再去还能觉得新奇么。后来开解自己,我是个计划控或者说是程序控,我对未知充满了兴趣和恐惧,所以做一个项目前我往往会想好轮廓、框架和细节。旅行也是如此,我会做功课,设计路线,这样我才会比较心安一点。但我也不会做的太过分,比如波尔路书,是图文并茂的,但在去之前,我就没有仔细看过其中的任何一张风景照片,我觉得还是在路上初识其庐山真面目更好。现在看来,有些路书中的好看的风景我没有看到,但那种自己发现有好看风景时的喜悦更让人有愉悦感。不管怎么说,身为计划控,我不妄自菲薄就好。每个人都是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30271307_43370195.jpg 30271337_43370195.jpg 30271359_43370195.jpg 30271385_43370195.jpg   
  说话间,热腾腾的酥油茶好了。我又尝了一口,比刚才还好喝。于是乎,我一杯接一杯的喝,店家一壶接一壶的上,我觉得自己足足喝了一壶,这是我喝过的最好喝的酥油茶。不一会工夫,后面的3人也赶过来了,觉定就在这午餐。做了好几个川菜,不过都不算辣,比较可口。席间,店主给我一张名片,说可以转告网友,如果从雅江过来不想骑的话,他可以开车去接的。我没有收下,只是拍了张照,说知道了。队友问干嘛不拿着。我想了下,挤出一个字:“重”。众人立扑。爬过山路的人就知道,不管行李有多轻,都会觉得怎么这么重啊。似乎都成为再加一根稻草就会被压死的骆驼。吃得很饱,吃完都不想动了,厦大女孩更是直接找了张床倒头便睡,说半小时后叫她。稍后浙工大的哥们也赶来,也吃午餐。

“推车哥”说店主家有藏服,昨晚他还穿着那衣服在跳舞,还有一套结婚的正装,据说10万元一套。我们便让店家拿出来看看。的确看上去是比较隆重。厦大女孩已睡好,起来后迷迷糊糊的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穿上了一套。还挺像模像样的。店家问还有谁要试一下么,我连忙举手。穿衣过程甚为复杂,至少需要一个人帮忙,如要想快一点,还得多加人手,自己是绝对穿不来的。戴上帽子,挎上佩剑。哈哈哈哈。店主见我们玩的开心,便把衣橱打开,给我们每人穿上了一件。我们做群魔乱舞状。后来数来数去,发现少了个人,尧呢。一想,哦,这哥们骑得快,估计都已经到山顶了。可能正在挨冻等我们了。昨晚在雅江,他和女友电话直抱怨:他们骑得太慢,都只能是我给他们照相,没人骑在前面给我照。
  
  疯完了就准备出发,还有座大山要爬呢。一看时间已是3点,再看天气,已经是微雨了,喜剧到此为止。今天的骑行里程是川藏线上最短的,但却是最难走的一天。越往上走,海拔越高,而雨一直在下。山雨本已很冷,加上高原空气渐薄,体能迅速下降。全是上坡,区别只是有的坡陡有的坡不太陡,在我而言就是有时骑的慢,有时骑的更慢。因为鞋不防雨,虽然用两个塑料袋扎住了当鞋套,但仍有雨水漏入。走川藏线一定要买防水的鞋,这是我的建议。雨虽不大,但和安徽时遭遇的暴雨不同,很冷。一滴滴,打在身上,隔着衣服都能感觉到寒意。最大的幸福是迪卡侬太给力了,300元不到的航海衣与300不到的户外裤愣是像广告词中所说的可以承受4小时的中度水泼,而且速干。保温虽不太明显但绝对防水而且透气,要不是这样,靠以前的雨衣雨裤,我觉得自己都有可能壮烈在这。所以要有可能,我都想给迪卡侬代言了。雨夹着雾一块到来,能见度越来越低,只能看到前面30米左右,而弯又多,常常是一眼望去,路的前方在一片虚无中,扭头一看,自己刚从一片虚无中走来。虽然现在想来那场景很浪漫,但在当时只是感到烦躁:何时才能走到头。骑行手套是山寨的,不过好像也没有听说过防雨手套,若有,你一定得去买一付,再贵也买。双手仿佛伸进了冰窖,刺骨的冷,再慢慢的,就不冷了。或者准确点说,是没有知觉了。还不敢脱,脱了会更冷。只好不断的弯曲手指,希望血液循环会顺畅些。再回想中午的欢乐,反差太大了。
  
  当已经骑到麻木时,无所谓希望或者绝望,无所谓精力充沛或者筋疲力尽,没有想那么多了。要做的事很简单:只要我有再蹬一圈的力气,就再蹬一圈,仅此而已。我甚至没有看路了,因为头重的抬不起来,我只是紧盯着道路的边沿以防自己冲下山崖。身边没有一个队友,他们都骑到前面去了,包括那个女孩。而且因为雾大,或者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太远的前面,以至于连背影都看不到。头巾湿透了,蒙在脸上,凉冰冰的;头套湿透了,戴在手上,凉冰冰的;鞋子湿透了,穿在脚上,凉冰冰的;一阵风来,吹在身上,心凉冰冰的。大脑中一时恍惚,都不记得发生了什么,一抬头,好像山顶出现在视线范围之内了。我突然就崩溃了,嚎啕大哭。还要担心太晚了走夜路不安全,因为川藏线上住宿的地方不多,如果不能在天黑前到住宿点,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所以哭还不能停车哭,就一边蹬车一边哭。自己问自己:怎么这么苦?我怎么这么神经,大放假的什么事情不好做过来骑什么川藏?那么饿,一点力气都没有了,还要骑;那么热,都快中暑了,还要骑;还被蜜蜂咬,被狗追,被人赶,骑什么骑,在学校待着不是好好的么?一时间,之前路上遇到的种种委屈都涌上心头。我算是个感情细腻的人,也经常哭,读一篇文章,听一首音乐,品一段史料,看一份宣言等等,情到深处往往忍不住热泪盈眶,但在印象中从未因自己的事情哭过,这算是懂事以来的第一次。哭完觉得怪不好意思的,怎么这么不爷们,合着雨水抹抹眼泪,继续爬坡。

因为在山腰,前不见人,后不见人的,哭的时候可以放开嗓子。哭完之后顿时觉得海阔天空,空气新鲜,神清气爽,有种原地满血复活的感觉,只是有点纳闷,怎么骑着骑着就哭了呢。不解,继续骑。不几分钟,突然一辆越野车从后面疾驰而过,只听见车轮踩着水坑发出的“吱呀”声。等会,“吱呀”好象是开门的声音,不管了反正就是类似的声音,你懂的。我其实一直都是在低头骑车,哭也是低头在哭,这时听到声音,才抬头一看。那车已远去。只见副驾驶的位置上,车窗摇下,一只手伸了出来,竖着拇指,尽管此时还有雨。车速那么快,这样做一定很冷。大拇指一直这样伸着,直到一个弯后,我们看不见彼此,期间没有一句言语的交流,我甚至没看清楚车的型号——我近1000度的近视眼镜几乎全被一粒一粒的雨水覆盖。毫无预兆的,我鼻头一酸,又一次嚎啕大哭,电光石火间,我顿悟到了第一次哭时问自己的问题应当怎样回答。觉得这种历史时刻很难得,便拿出相机,一边哭一边骑车一边自拍,开的是录像模式,应该叫自录。当时脑海中浮现的第一句话是一本书的名字《尊严,不是无代价的》——一个历史学者写的中国抗战史。书我没有读过,但这书名却从看到的第一刻起一直留在脑海中了,直到今天它突然蹦出。
  
  是的,自己的尊严,别人的尊重,不是无代价的。走这么多路,吃这么多苦,不是没意义的。在这个社会里,虚情假意,阳奉阴违的尊重平时看得太多。但在川藏线上,无论是路边的藏族小孩,还是路过的摩托车,越野车,他们向自行车骑手伸出的拇指,表现出的尊重是如此的单纯简单,是如此的真情实意。都是素不相识的人,而且今生今世几乎无再见的可能,他们对我的身份、历史一无所知,只知道我是个靠自己的体力去拉萨朝圣的骑手,仅此而已。饥饿、寒冷、缺氧、疲劳,在这样的困境中我仍在坚持,哪怕是用最慢的速度,但我的每一步,都能让我离拉萨近一步。这样的心态,这样的举动,我觉得,他们的这份尊重,我受之无愧。这份苦,不是每个人都承受得住的。尊重分好多种,炙手可热的人会得到尊重,富可敌国的人会得到尊重,但这种尊重背后,往往是伴随着相互利用,或者“彼可取而代之”的心理,并不纯粹。我觉得,就算有全天下最显赫的地位和家产,没有我当日的经历,恐怕也不会有我当时的那种满足感和自豪感。
  
  当我现在回忆此段,大家看完后也许会想,哦,就是下雨天爬了座山嘛。然后想想,可能是有点苦,然后说,你很厉害。但当时,那辆越野车,他也是从山脚开上来的,我们走的路,他也在走,他知道这一路的艰苦。而且在下雨,而且在起雾,而且在高原。这样的手势,太让人受用了。哭过后继续爬山,一会就到山顶了,队友们正等着呢。潘正在安慰厦大女孩,原来她到山顶后百感交加,一时忍不住,也哭了。
  
  到拉萨后总结整个行程,觉得骑行2个月来,吃苦无数。但就算只为那一刻的眼泪和那一刻的顿悟,这些苦都是值得的。我觉得自己的沪藏之行,在那一刻,已经朝圣了。剩下的路,我只是靠惯性走完的。其实从上海出发时,我没有任何宏伟的目标要实现,不是为了世界和平,不是为了减少碳排,不是为了寻找方舟,什么,宣传世博?恭喜你,三楼楼长。只是为了自己:只是想证明下自己这么异想天开的事情能不能独自做到;只是想给一个女孩子礼物把事情画一个句点;只是想给另外一个女孩子惊喜让她相信自己的眼光。而这一顿悟,完全是意外收获,属于“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意外。虽然“尊严不是无代价的”这个论断挺常识的,之前也知道。但顿悟时那种醍醐灌顶的快感真是,真是,妙不可言。
  
  后来想到,如果按我计划控的性格,我肯定不会在阿志玛旅馆的门口停下,肯定会在半路吃干粮,肯定会在下雨之前就翻过山顶。那么就不会第一次传藏服照相了,就不会体会到藏民家原生态的生活了,就不会被雨淋到崩溃了,就不会有顿悟了。是不是冥冥之中有天定,这让我这个坚定的怕鬼的信仰科学的无神论者都有点迷惑了。
  
  后面的下坡路也很苦,一是很冷,二是雾大,不敢加速。等雾消散了,天也黑了。但和上坡相比,就不算什么了。而且天一黑,大家速度就都相当了。而且浙工大的朋友们曾一度在前,担心我们没有灯,还专门停下来等我们。最后大家一行数10人一起投宿在112道班。

住宿包早餐晚餐是40元,不包是10元。我一想,能省就省点,就选择自己吃干粮了。他们便都过去围着炉子吃炒菜了。潘从楼下拎上来一壶热水,我俩就着泡面算是吃了晚餐。后来想想都觉得过分,怎么能对自己这么狠。印象中这里是我们住宿海拔最高的地,如果不是之一的话,应该是4000m左右。所以很显然,开水是不开的。但也没那么在乎了。吃完面,身上稍稍有了点暖意,盖上被子,倒头便睡。在山顶时,我看了下温度计,10度。而前前后后我在雨中淋了近6个小时。累、饿、冻、困。睡的很熟,但半夜起来了5、6次,都是渴醒的。起来后迷迷糊糊摸到水壶,喝了一口,继续倒头睡。早上起来一看,睡前满满1L的水壶,被不知不觉喝光了。这种现象仅出现过一次。同屋的潘表示他也一样,于是推测,口渴可能是在高原上睡觉的必然反应。依旧没吃防高反的药。但觉得淋了这么长时间的雨,不感冒好像挺没天理的,得吃药预防下。潘便好心的分享了袋感冒清热颗粒,我倒在方便面碗里混着温水喝下。
  
  让我不安的是拿出手机,发现有个家里的未接电话,大约在一小时前打来的。而112道班是没有信号,甚至连座机都没有的。这次出行,我没有和家里人说,从开始准备到最后出发,只有一周的时间,其中2天买车,1天买装备,3天等装备从成都邮寄到,1天组装。都没时间把精力花在和家长们解释上,只好和他们说我在学校,做项目。唉。都有苦衷的。希望他们体谅。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1人1车10000里·上海至拉萨(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5 22: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在想徒步西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5 22: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liushuaige 发表于 2012-9-25 23:32
一直在想徒步西藏

徒步全西藏还是有点困难的。。。:fun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旅游社商家路线
    • 法国电费税又要涨啦,换电锁定两年非常简单
    • 零零落落零零落落零零落落零零落落零零落落
    • 今晚,天空一片红啥寓意。。
    • 7月25日77省Longueville15公里徒步。
    • 7月24日 78省 lssou Porcheville15公里徒步

    联系华人街

    法国公司:Sinocom sarl
    地址:48 Rue de Turbigo,
    75003 Paris,France
    联系电话:(0033)-(0)144610523
    意大利分公司:Sinocom Italia Srl
    地址:Via Niccolini 29,
    20154 Milano, Italia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扫描苹果APP

    扫描安卓APP

    QQ|Archiver|手机版|华人街 huarenjie.com

    GMT+1, 2025-1-11 11:37 , Processed in 0.109820 second(s), Total 10, Slave 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管理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