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钟阿三,年约廿岁,因生病从一家医院转到另一家医院。最后住进巴黎Val de Grace医院。对前途悲观,有幸遇到了一个叫Eustache Broquet的人。这是一位活跃热情的小学教师。因办小学教师要写中文和他交谈。把他从失望之中抢救出来。同时向人类观察会报告,说他是一位远离家乡的地道中国人,称赞他有修养,待人接物彬彬有礼。1800年10月19日,钟阿三以官员的身份乘Naturaliste号船,由Le Grographe号船护送到去开发南北球土地,却半途改变主意,在留尼旺留了下来。
19世纪70年代著名的变革思想家、政论家王韬(1828-1897),他本人也有一段侨居欧洲两年多的经历。1848年,王韬因家贫和举业不成,从家乡苏州长洲甫里镇到上海,住在英国伦敦会印刷所,结识了英国传教士麦都思(W.Hedhurst)王的学问深得麦都思的赏识,次年麦聘请王到他主持的“墨海书馆”( 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 Mission Press ) 工作,从事编校,一干就是13年。在此期间,王韬苦学英文,成为当时少有的精通中英文博学之士。1862年,王韬因上书太平天国一事受通辑,逃亡香港。其时,香港英华书院院长,英国著名汉学家理雅谷(James Legge)锐意将中国的经典翻译成英文。王韬到港不久,就被聘请到英华书院协助他的翻译工作。1867年理雅谷返回英国,盛情邀请王韬同行,王十分高兴的接受邀请。1867年底,王韬“越重瀛若江河”,抵达法国, “即抵法埠马赛,眼界顿开,几若别一世宙”。王韬遍游英、法。协助理雅谷工作。侨居欧洲两年有余。其间由值得一提的是,1868年初,王韬应邀到英国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牛津大学发表演说,宣讲以人为本的“中国之道”。1870年返回香港,撰写成《法国志略》一书。1871年普法战争不久,又编撰了《普法战纪》14卷,详细探讨战争经过及原因,並预测战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1874年又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每日有论说文见报,宣扬变法图强。王韬他本人也脱胎换骨,以改良维新宣传家之名“蛮声海外”,王韬从一个封建士子变成了资产阶级政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