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張明行 于 2012-12-20 15:07 编辑
採訪別人做得多了,想不到在 "末日" 之前,竟出現了一個被採訪的機會。由於彼此於時間上安排有限制的關係,我提出可以書面作覆。
記者馬上從 e_mail 發來了問題,一看,是法文 !
採訪本來還要求以法文作答,但等自己的中文稿寫出來以後發現,以自己的法語水平,跟本翻譯不出來。只好向記者朋友說,我只能以中文作答,你看着辦好了。幸好對方亦欣然接受。
問題問得很好,看得出記者對被訪者的情況做過功課,使之回答時能夠有所發揮。
回答時,有如在爲前半生做了一個小小的人生總結。有些問題,以前也在一些講座的場合上回答過,但以文字寫出來,還是第一次。心想,不如借貴站發表一下,以留一紀。
1. Ça fait combien de temps que vous vivez en France? Pourquoi vous avez décidé de vous installer en France? Un récit de votre parcours.
1 父親 張平, 是香港的知名攝影藝術家,吾自少耳濡目染,也被培養了對藝術的濃厚興趣。巴黎是舉世知名的藝術之都,藝術家的朝聖之地,到法國升學,是藝術愛好者很自然的道路和追求。1979年到達法國,便如小蜜蜂飛進了百花園似的,再也離不開了。轉眼間,本人在法國居住已有 34 年 ( 1979 ﹣2012)。
巴黎 Beaux Arts 國立美院,Esmod 時裝學院,索本大學 Sorbonne,都曾留下過本人進修的足跡。並因為十歲已隨父親開始學習素描,寫生,書法,詩詞和攝影,幼承庭訓的結果,使在法蘭西的進修之旅如魚得水。
決定移居法國,是一場戀愛和婚姻的結果。我的先生是一位華僑,爲生活勤奮工作,使矢志追求文化藝術的妻子承心所願,夫妻之間的誠意和努力使雙方都無後顧之憂。我們有一雙能夠以流利中文與長幼家人溝通的兒女,學業有成後已投身社會,在巴黎工作。榮幸地說,作為家庭成員我們都使彼此無後顧之憂。這是本人能感覺到的最大幸福。
2. Quelles sont les significations du métier de journaliste pour vous? Une passion? Une responsablité, ou...?
2 記者工作對本人來說是一場意外。我是在當作家的前提下做的記者。在 1994 年我已經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 《法國情濃》。之後有僑領推荐去爲一個由 13 區市政府創辦的華人敬老服務中心,提供義工服務,在那裡我成立了一個華文圖書館,舉辦過例如華語歌唱比賽,藝術展覽,書法欣賞會,兒童畫班,春節和中秋等民俗節日聯歡會等公開項目。建立了豐富人脈後的結果,是兩年後被引荐成為當時歐洲第一家中文電視台 CNE 的駐巴黎首位中國電子媒體記者。1999 年,CNE 被合併為 PCNE(即今天的鳳凰衛視歐洲台)後獲連任。…..同期間筆耕不綴,出任多間華文平面媒體特約記者及專欄作者。出版有《十年一嘆》、《走出國門的孩子》等散文集。
作為中文媒體記者,吾認為最大的推動力 (Passion)是來自於對舞文弄墨 ( 中文 ) 的熱愛。時間用在什麼地方眼睛是看得見的。當時,在法文和中文之間,我沒有選擇,我的工作和作為母親的身份選擇了我。我必須用本人最流利的語言與人生路上關係最密切的人溝通。因此很慚愧法語未能達到作爲書寫謀生工具的水平。
在作為電視媒體記者工作期間,其實也沒有停止過自己個人化的寫作,因為工作上跑龍套記錄式的職業過程滿足不了我。我是抱着對中法文化交流的推動,例如在歐洲發出中國人的聲音、縮短華人之間的距離等的一腔熱誠入職,到發現那只不過只能成為職業性的重覆時淡出,回歸到我手寫我心的原鄉。何況,除了文字,我還有對攝影和藝術的熱誠。尤幸這些熱誠沒有在職業中被磨滅。
3. Vous êtes également écrivain et photographe, comment vous gérez la relation entre ces différentes identités? Est-ce qu'il y a une frontière entre journaliste et écrivain selon vous?
3 我很喜歡這個問題。第一,寫作和攝影,我並不認為它們是有根本上的分別。兩者都必須言之有物,這話是家父說的。父親是香港一家攝影學院的創辦人,同時是教授。他強調,攝影作品必須要有主題,首要手段是構圖,構圖必須爲主題服務,作為攝影師必須讓鏡頭說話。
對於寫作,我的理解亦如是,文章必須言之有物,突出主題,首要手段是文筆,儘管筆陣縱橫,形散魂不散,絕對不能跑題。作品要對讀者或觀眾負責。而本人在攝影和寫作的時候,心中都會先有了主題,所不同的,只是文筆和攝影機兩者工具上的不同。圖文相得益彰,亦是當今讀圖時代的創作需求。
至於第二,記者和作家的分別,在我這裡很簡單,記者要做到的五點:何時何地何人為何如何? 作家在此之外得再加一點,我自己的心覺得如何? 以及, 必要時說個故事 。
4. Votre nouveau livre 《微博三百首》vient de sortir, quelle est votre inspiration principale d'écrire ce livre? Et selon vous, quelle est l'influence de Weibo sur la société chinoise?
4 《微博三百首》是我自己命題的一本書。 有一天,感覺到以不超過 140 個字為輸入格式的微博,形式與中國詩詞般,也有一個格式的存在雷同。而家傳戶嘵的名著《唐詩三百首》便同時在腦海中浮現,於是便把自己平時的隨手筆記輯錄出來,配上自己的百多幀攝影,以微博在網絡上出現的形式,圖文并茂,此提議馬上徵得了社長的支持,一拍即合,便在 2 個月之後出版了《微博三百首》,此書同時是自己進行排版。而目前的多個個人微博網站,是在出書之後才啟動的。
感到微博對中國社會在意識型態上的影響,是劃時代的影響,後果未能估量。首先是信息的傳播,既造就俗成,亦催化思潮。危中有機,例如是有助肅貪倡亷,還是招致政治動亂,只看國運的造化。
微博在中國的存在,可以博大精深,也可以淺薄無聊。覺得能把文典運用自如的文化界,作家詩人學者等諸仁,不應該放棄這塊陣地,他們有責任使之昇華深化。否則,肥田也許會因缺乏耕耘而變成瘦田。最近,已有統計顯示出,個別知名作家在網站上發微博時老寫諧音錯別字,引以爲迎接潮流,例如杯具=悲劇,這其實是對文字的刑毀。喜見有名作家帶頭檢討道歉!
5. Est-ce que l'identité d'une étrangère vous donne une façon différente de regarder la société française? Comment comparez-vous la culture française et la culture chinoise, si cette comparaison vous semble pertinente?
5 以外國人的身份去體會法國社會,開始時意識上會主動抽離,近年來通過對歐洲歷史的了解,從書本和人際間遊走對照,得到不少啟發。例如歐洲人的島國擴張文化,和中國人的大陸安土重遷文化,兩者之間的民族特性和發展軌跡有着根本的分別。
法國和中國兩個社會,與兩個在不同年代,地緣,和祖籍種族出生的人一樣,很難相題並論。我國古語有云 : 「性相近,習相遠。」指兩個人的性情相近,但生活習慣卻有許多不同。這點我很認同。例如對文化藝術的尊崇,兩國在對浪漫思維的表現中便各有代表性的表述,我們或許可以從藝術作品中品味出來 :
法國人在羅浮宮中,有一幅名畫, 其 「自由女神 」以半裸的型像,繪畫於畫面的正中主題位置,出現在起義的群眾當中,這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發生的事,但藝術家把人類軀歌母性的本能具體化,標誌了革命的人性合理化追求,獲得了法國社會觀眾的認同和推崇。
同時期,在中國出現仕途命運坎坷的畫家,零落於水鄉,以水墨言情,鄉間山林諸物,雨打芭蕉、斷橋殘雪、竹海殘荷、西塘月缺 …..藝術家觀之,遂筆走龍蛇,盡皆入畫,寓激情於描繪大自然風雲變幻, 作品影響了幾代名宿,甚至成為貢品。中國人在源於生活的尋常景物當中,尋求順應天命的哲理,收獲心靈的大自由。
兩部文化之間,我只感到兩者在具體上無甚可比之能事,但意識上有相通之處。例如對本質上的追求,乃異途同歸。
6. Votre credo? Le grand bonheur ? Votre ambition?
本人的信條 : 筆織心耕,知足知不足。雲追霧趕,有為有不為。 最大的幸福 : 無後顧之憂的創作自由。 本人的寄望 : 袓國長治久安。新書如期脫稿。
張明行祝大家聖誕快樂!新年進步!千祥雲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