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两只耳朵 于 2013-1-24 18:02 编辑
为何法国乃至西方始终存在“排华、贬华”现象——“法国华裔青年协会”状告《观点》杂志的背后
郑若麟 01月07日 15:57
法国《观点》杂志刊登一篇文章,对华人和华裔极尽羞辱之能事。“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法国长期遭受不公和偏见的华人和华裔,终于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尊严—— 与种族歧视斗!1月24日法国巴黎法庭将审理《观点》杂志涉嫌刊登歧视华人文章一案。尽管这场官司法国华人、华裔胜算有多大难以逆料,但这毕竟是华人、华裔在法国维权、捍卫裔族尊严的开端,值得我们关注和支持。
引言
法国新闻周刊《观点》杂志在去年8月23日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人使用诡计大获成功”的文章,这篇文章以偏概全,使用了“黑帮”、“妓女”等贬义词来形容生活在法国的华裔社团,带有明显的种族歧视倾向。“如果将‘华人’换成‘黑人’、‘阿拉伯人’或‘犹太人’的话,你就会引发一场全国性的大争辩。”这是法国周刊《LesInrockupti bl es》杂志引用“法国华裔青年协会”主席萨沙·林的话,目前萨沙·林和“法国华裔青年协会”已请法国“SOS种族主义协会”出面对《观点》杂志提出起诉。这是因为“法国华裔青年协会”成立于2009年,根据法国法律规定,要提出法律诉讼的协会必须成立五年以上,因而只能委托“SOS种族主义协会”代理。
肆意渲染负面个案 以偏概全抹黑全体
在法国,任何涉及“华人”或“中国人”的话题,都令人吃惊得“开放”。对中国人、华人和华裔社团说任何羞辱的话都是允许的,都是“幽默”,都是“政治正确”的。一个对比非常鲜明的例子:法国名牌香水大老板让-保罗·盖尔兰在一次电视采访中顺口用“黑人”(nègre)来形容非洲人,结果被告上法庭,罚款6000欧元,而且全球黑人社团发起抵制其品牌香水的运动,最终迫使他郑重道歉。而一位幽默演员在他的节目中公然反复使用“中国佬”(Chinetoque,一个明确对华人的贬义称呼)来形容华人,却照旧可以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因为这是幽默,是高雅……其结果就是对中国人和华人、华裔的种族(或某种排华)歧视可以大行其道而不受任何惩罚。对这一现象疑惑不解的法国人还曾专门在论坛里讨论过,为什么说中国人是“中国佬”不受法律制裁。讨论的结果是:因为“中国人谦卑,不像阿拉伯人或黑人那么骄傲,因而从来不诉诸法律……”
在《观点》杂志署名杰罗姆·彼埃拉的这篇文章中,45万华人在法国的成功之路大体被描述为以下模式:在家族的帮助下非法偷渡法国——三年“地狱式的工作节奏”来偿还亏欠“蛇头”的偷渡费——然后通过“利益婚姻”进入帮会——利用现金实现“灰色集资”而投身商海——尽管不享受法国社会保险但也不交纳应交的各种税、险费并因此而发财——同时也因为使用现金而成为犯罪集团的对象——而女性则成为“走街女”(即妓女的同义词),其中最“厚颜无耻的”则嫁给法国退休人员以借他们的名头来开按摩院——挣到的钱则用来开赌场,当然是非法的——而那些既没被抢走、又没有赌输的钱则被用来回乡光宗耀祖(而非用来交税)——最后则是用钱来换回一个“协会主席”的头衔,作为敲开中国地方党政当局大门的“芝麻”以方便做生意——反过来,“中国当局则紧紧盯着这一切……就像黑社会那样”……
在文章后面还附上了一则被其总编称为“幽默”地告诫中国企业主的五大戒律:1、每周工作80小时;2、睡在(你工作的)店铺或饭店里;3、不要付工资给职工,因为他们是你的家人;4、不要付各类保险金,因此也不接受社会资助;5、不要付税。最后的结论是:你将挣10000欧元一个月,开上加长豪华轿车,并过上“镀金”的退休生活。
这番描述实际上与当年欧洲在三四十年代对犹太人、今天法国对穆斯林的某些描述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质都是以点当面、以偏概全,抓住一个族群的某些特点、特别是负面的特点,将其夸大和普遍化,进而将其描述成一种全族群共有的特征,从而在社会上引发对该族群的某种歧视行为。
种族歧视由来已久 媒体舆论推波助澜
对中国人、华人和华裔的种族歧视是否存在,已经不需要争辩。也许用“种族歧视”这个词重了一点,很多有正义感的法国人不接受这种指责。但某种对中国人的潜意识里的蔑视,是确实存在的。一提及华人,经常就是与“吃狗肉”、“做假货”、“洗钱”、“只知干活不知生活”等负面形象联系在一起。生活在法国的华人或多或少都曾遇到过这种歧视性的不公对待。敏感、自尊的中国人甚至只需要来法国几天就能感觉到这种特殊的、针对中国人的种族歧视。长年生活在法国的华人、华裔对他们遭到的歧视性不公对待就更是有切肤之痛。特别应该提及的是,这种歧视在某些法国族群里还仅仅是一种思想和感情上的歧视的话,在另外一些族群或社会阶层那里,这种歧视往往会转变成对华人、华裔和中国人的直接攻击,包括偷窃、抢劫等犯罪活动。在著名的圣德尼斯市的一条华人商业街上,几乎每一家华人店铺都曾遭到过持械上门抢劫。这早已不是“新闻”。正因为对华人的歧视往往会演变成对华人人身的直接攻击,所以巴黎美丽城的华人才连续两年进行游行示威,抗议针对华人的犯罪行为。
“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用这句中国古老的谚语来形象这种现象是再贴切不过了;对中国人、华人和华裔的种族歧视,是法国某些媒体长年负面报道其母国中国而产生的一种“副产品”。事实上,针对中国人的种族歧视往往被打上“政治正确”的旗号。借口中国不是西方标准意义中的民主国家,因此便可以对中国人大行种族歧视之道而不受惩罚,是今天在法国盛行针对中国人的种族歧视的特征。这一点甚至法国左翼政治家让-吕克·梅朗松也早已觉察到。在他发表于2008年的一篇著名的博客文章“我不赞同抵制北京奥运和反华宣传”一文中就明确指出,整场反华、反奥运、支持达赖的运动“散发着令人恶心的种族主义臭味”。然而这种“臭味”却一直在涉及中国、中国人和华人的新闻报道中长期存在着。
在法国,当一家报刊、电台或电视台在报道涉及中国、中国人和华人的事件时,往往肆无忌惮,毫不顾忌任何禁忌和限制;甚至经常出现典型的“造谣式”的报道,而其他媒体则往往一拥而上,很少对事实进行核查。法国电视台曾两次播出抨击中国饮食业的调查纪录片,同样也是以偏概全;该台还曾播出对一个所谓的中国黑社会大佬的采访,事后也证明是编造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所谓的雷诺汽车间谍案。当时法国《费加罗报》首先报道雷诺汽车公司的电动汽车遭到中国工业间谍的光顾,很快其他媒体都立即跟上。雷诺总裁卡洛斯·戈斯恩甚至亲自跑到法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一台,声明他“掌握了(中国对其进行间谍活动的)多项确凿的证据”。很快,对中国的攻击便演变成对中国人、在法国的华人和华裔的污蔑。法国《巴黎人报》在头版头条和整整四个篇幅的版面报道“中国是如何对我们搞间谍活动的”。当时形成的氛围,使生活在法国的中国人和华人几乎人人自危。有多少法国人对亚洲面孔的人侧目而视!然而事实证明,“雷诺间谍案”完全是子虚乌有的捏造。但无论是雷诺还是对此大肆报道的媒体,没有任何人就此而向中国人或华人道歉。记者在事后的调查中发现,认为中国人、华人、特别是留学生“很多是工业间谍”的印象已经根深蒂固地留在了法国人的潜意识里。而全球华人并未像黑人社团对付香水商那样联合起来声讨雷诺汽车公司,也是法国某些人肆无忌惮对中国人歧视的原因之一。
华裔亟需抱团抗争 运用法律捍卫尊严
文艺作品中对中国人、华人和华裔同样存在着明显的种族歧视现象。很少有人意识到,在很多涉华电影中,华人社团经常被描述成黑社会!而这类电影往往有中国知名演员参演,并因此得奖。辱华报道和影片引起的必然后果,就是引发对华人的种族歧视,或某种特殊的、针对华人的“排华歧视”。所有在前几年到法国来的人都知道,在巴黎机场,只有来自中国的航班、来自中国的旅客,在飞机门口就必须接受护照检查,于是中国旅客出机场的时间特别长。最终是在中国政府的反复强烈抗议之下,这一规定才被取消。很多赴法旅游的中国人还有这样一种经验:在回国后被旅行社直接拉往法国驻华使领馆“验明正身”,以表明由法国驻华使领馆发出签证的赴法游客没有滞留法国不归。我将这种现象告诉其他国家的人时,几乎所有的其他国家的人都惊讶法国怎么可以做这种事、而中国人又怎么可能接受这种人格羞辱!
应该理解,第一代来法华人往往因语言不通,或生存压力,同时也不懂得如何使用法律手段捍卫自己的尊严。因此在法国攻击中国、中国人和华人是不会受到任何惩罚的。在法国并非没有地位高、进入主流社会的华人。但奇怪的是,他们也很少挺身而出,为自己的族裔说几句公道话。这种奇怪的现象与其他族裔人的团结、抱团形成鲜明对比。但今天出生在法国的第二、第三代华人、华裔已经不再接受这种现象。这就出现了“法国华裔青年协会”起诉《观点》杂志的现象。目前已经确定将在1月24日开庭调查。
值得庆幸的是,在法国这个曾经诞生过雨果这样伟大的人道主义者的国家,持有正义感的法国人也正在越来越多地为中国和中国人仗义执言。尽管目前还没有一封新的《致巴特莱上尉》的信出现,但这一天终会来临的。
法国乃至西方“排华、贬华”现象的历史渊源
生活在法国的华人遭到歧视,实质上源于对其母国中国的歧视。英语中的“ChinaBashing”(斥华)、法语中的“sinophobie”(贬华、恐华、仇华)均非一个简单的词,在其背后,是约定俗成的历史。在西方史书上,以征服世界闻名的亚历山大大帝大军东征至阿富汗开伯尔山口。据犹太教及后来的圣经传说,超越这一山口便是“野蛮地区”,居住着被上帝遗弃的“半人半兽”的野蛮民族。于是亚历山大在此铸造两扇巨大的铁门,以阻止“野蛮民族”入侵。这一传说一直潜伏在西方民众的潜意识里。十三世纪时蒙古成吉思汗大军西攻直至欧洲腹地,进一步加深了西方“文明人”对来自东方的“野蛮人”入侵的恐惧。十九世纪西方凭借工业化革命后的强大武力击败中国后,出现了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黄祸论”。对中国的恐惧演变成极端的蔑视,但歧视的本质并没有改变。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黄祸论”在西方仍然很有市场。而冷战又将意识形态融进种族歧视之中。柏林墙倒塌之后,对中国的歧视又因中国被视为美国的对手而再现。近20年来中国高速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从而重新引起西方世界的“恐华情结”,并再次导致“排华、贬华现象”高涨。
对中国的抹黑必然会影响到生活在法国的中国侨民和中国裔的法国人。反华必然会引伸出对华人的种族排斥。就法国而言,反犹、反阿拉伯人、反黑人都会遭到社会舆论甚至法律的反击;惟有一种特殊的、仅仅针对华人的“排华、贬华现象”,却可以在法国社会大行其道而不会遭到舆论的谴责。从法国左翼社会党直到极右翼国民阵线,在其他问题上针锋相对,但蹊跷的是其某些反华言论却始终如出一辙。
问题是,出生在法国的第二、第三代华裔今天已经充分认识到这种排华、贬华对他们作为华裔法国人的严重伤害。他们拒绝成为他们国家的“二等公民”。他们的抗争正在得到越来越多正直的法国人的支持。然而,只要他们母国的形象继续被丑化,他们的维权之路还将很漫长。
http://zhengruolinparis.i.sohu.com/blog/view/251490307.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