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小时候,我们看到的人民币,最大的就是十元币值“大团结”了(工农兵抬臂至胸作昂手阔步状)。 那时的上海大饼(烤炉)才三分,油条四分,豆浆淡的三分,甜的四分,咸的有加料的五分,早餐一角钱左右已经很满足了。 汽车和电车的费用也是几分钱,全民的平均工资都大致每月几十元,家家户户也没什么可夸耀的了。 除了钞票,还有很多的其它“票”,包括粮票、布票、油票、副食品票、肉票等等。 粮票还分全国性的和地方性的,地方的只能在地方使用,全国的可以在外地使用,经常出差的人通常需要全国的,价值较高。 这就是“计划经济”也,许多物质是根据人头来配给的。当然有时也可以作私下交换,如几斤粮票换几个鸡蛋之类的。 记得我妹妹是年尾最后一天出生的,她的出生带给全家多了整一年的所有的“票”。母亲虽然生完她很辛苦,可当她知道妹妹能多带来整一年的“票”后,兴奋之情难以掩饰--- 慢慢地,改革开放后,还出现了“外汇券”,所谓的“外汇券”就是外国人用外汇换来的特殊货币,它理论上与人民币同值,但实际上却是不等价的。 因为,外国人可以用外汇券在宾馆或一些特殊地点(如友谊商店)买一些国人买不到的外国商品或中国紧俏商品。外国人和外汇券实际上在中国就成了一种特殊的阶层和特殊的货币。 那时,你在外国人经常出入的地方,可以看到有人在黑市买卖外汇券,外汇券的价格至少比人民币高一半,且还不一定能找到卖家呢! 最搞笑的是,当时的涉外级酒店和“友谊商店”并不允许普通中国公民(人民)进去呢,除了外国人外,你至少需要中国的护照才能进去,也就是说就算不是“海归”,也要是待出海的人士才能进去。 那时的“忆苦思甜”经常会以上海外滩公园解放前“华人与狗,不准入内”的例子来教育人民,可是五星红旗下的宾馆不也是照样不让普通人民进入的吗? 当局经常咒骂西方所谓的“双重标准”云云,岂知大家也差得不多,五十步笑百步,小巫见大巫啦! 几十年过去了,当时所有的“票”早已取消了,好像我还留存一些当好玩。人民币也有了更大面值的纸币,可我在潜意识里总对十元票面的“大团结”充满敬畏,花了五十元、甚至一百元都不觉得多么心疼,因为好像这些大面值的钞票都可以用外币来换算,偏偏只是那个面值十元的“大团结”,是脱离时空而停留在那个时代的“绝对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