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法国华侨华人社会初探:6-8万非法移民,每年入境5千人
一、法国华侨华人社会的形成
在法国的华侨华人约30多万,主要集中在大巴黎地区,大约20多万人,其余散居于里昂、马赛、尼斯、嘎纳、土伦、里尔、斯特拉斯堡等城市。印支难民14万人(来自柬埔寨、老挝和越南),其中广东潮籍人约占70%以上;浙江人14万,其中温州人占80%;其他来自上海、北京、天津、山东、东北等地。华侨华人人口约占法国移民人口的2%多。
●法国华人移民史
法国是欧洲最早有中国移民的国家之一,中国人移民法国已有近200年的历史。1702年,23岁的福建青年黄嘉略随一位法国传教士乘船来到法国,成为法官方档案上记载的第一位旅法华人。但成规模的移民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两次大的移民浪潮:70年代中后期的东南亚三国的难民潮(其中大部分是华人),以及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以浙江温州人为主的移民潮,形成了法国华侨华人社会移民的总体面貌和格局。
1. 20世纪70年代前,法国华侨华人大约2万人。按身份划分,主要有三类:
一是战争劳工。1916-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招募的华工有14万人,战后生存者大部分遣返中国,留在法国3000人左右。
二是赴法求学者。1919-1921年,2000名中国勤工俭学留学生,小部分留法。
三是小商贩。1926-1933年,浙江青田人到欧洲谋生经商,部分留居法国。
2. 70年代中后期,印支战乱,14万东南亚华人逃难到法国,成为有史以来华人移居法国人数最多的一次。
3. 80年代开始至90年代,移入法国的华侨华人显著增加,尤以来自温州的华侨华人增加之速,居法国华侨华人中人数之首(据估计有13万之多)。到目前,就法国华侨华人的流入身份来看,主要也有三类,分别是以留学生或访问学者身份移民法国、以探亲的身份移民法国和偷渡移民法国。
●巴黎华人区(唐人街)
巴黎是旅法华侨华人的聚居地,目前主要形成了三个规模较大的“唐人街”:13区唐人街;3、4区的唐人街;10、11、19和20区交界处,以美丽城为中心的唐人街。
巴黎华人区的发展历史实际上是一部法国华人创业发展的历史。以巴黎13区的唐人街为例,所谓的唐人街主要集中在Avenue de Choisy、Avenue d' Ivry和Boulevard Massena三条大街构成的“三角地带”。这里原为废弃的火车站和旧仓库区,房屋颓败、商家稀少,是典型的贫困区。上个世纪70年代中叶,法国的一些房地产开发商认识到这个地区未来的发展潜力,兴建了多座30层的高楼大厦。但适逢世界性经济危机,房屋长期空置,鲜有租赁入住者。后有大批旅居越、柬、老三国的华侨华人涌入,很快在这里落地生根。新来的移民有的在工厂做工,有的自谋生计,首先解决生存危机。他们克勤克俭,团结互助,在度过最初几年的困难时期后很快发展起了自己的事业。
短短的二十几年,华人商家如雨后春笋般崛起,Avenue de Choisy(索斯大道)、Avenue d' Ivry(依菲大道)两条大街沿街的商店几乎都被华人买了下来,华人商业的经营范围也不停留于餐馆、商场,而扩展到房地产公司、旅行社、金融兑换店、快餐店、糕饼店、肉店、金行、理发美容店、时装店、照相冲洗店、电讯器材店、电脑商店、工艺品商店、印刷厂和出版社等各行各业。现在的13区唐人街上,中文广告与法文招牌并行,商场餐馆鳞次栉比,一副喧嚣繁华、生气勃勃的景象。据当地侨胞介绍,随着13区的繁荣,13区的地价不断攀升,成为巴黎第二贵的区域。
同样,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巴黎美丽城也因为许多浙江籍年轻人在此创业发展而迅速繁荣起来。华侨华人经济的发展给这个曾经破旧滞后的地区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旅居法国的华侨华人刻苦耐劳、善于经营,表现出惊人的开拓能力。在赢得自己生活的同时,他们与其他各族和平相处,积极融入、反馈于当地社会,为法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赢得法国社会的认同和赞誉。
二、法国华侨华人生存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华侨华人在法国生存发展的总体状况:
中国侨社融入主体社会问题令许多人“摸不清”,中国移民问题专家P·比卡赫称:“他们的发展游离于外,重点始终放在经济上,应该说是融入社会了,而且比较成功,但是他们并没有融入我们的共和国。”这是用法国人的眼光来看华侨华人群体,经济上融入,政治上、社会生活上并未融入。
1. 法国华侨华人的总体经济状况
综观法国华侨华人的两大群体——越棉寮移民群体和以温州人为主的浙江人群体有着不同的背景和发展特点,但他们走了同样的生存发展之路:第一步是打工挣钱,埋头苦干、省吃俭用、积累资金;第二步是凭手中的积累和同乡间的经济互助开餐馆或做一些小本生意开始创业;第三步在事业小有成就后继续扩大或相机转入其他行业不断取得发展。
这两大群体都是在短短二三十年内就取得非凡的经济成就,发展行业从传统的餐馆业、百货业,迅速扩展到其他各行各业,华人社区藉此迅速繁荣发展起来。尤其是来自温州的华侨华人,人数增加之快,经济势力膨胀之剧(主要是在服装业、皮具业和进出口业),引起法国社会的广泛关注,被称之为“温州现象”。
总的来说,华侨华人通过刻苦耐劳、团结互助,取得了经济事业的发展,在法国站稳了脚跟,并与其他族群和睦相处。加上法国的移民政策、社会福利制度和其他融入制度等,取得合法身份的华侨华人大多数能够安居乐业,部分早期移民后裔和经济事业发展较好的华侨华人则跻身中产阶级行列,过上稳定、舒适的生活,基本融入当地社会。生活水准在当地居中者占60%。但由于语言障碍和文化程度不高,这批人的融入程度并不是很高,他们的生意圈子、生活交际圈子多数仍然局限于华人社会。在融入情况方面上,越棉寮移民比温州人融入程度高一些。
2. 法国各界的华人精英
在法国华侨华人以华夏子孙特有的艰苦创业精神和聪明才智涉足各个领域,其中一些人以杰出的成就享誉法国社会。在法国这个以文化艺术著称的国度,华人亦能够在最高殿堂中获得殊荣。例著名画家朱德群,1997年12月入选法兰西艺术院成为第一位华裔终身院士;著名作家程抱一,2003年6月入选法兰西文学院成为第一位华裔终身院士(法兰西学院是法国最高学术权威机构,有300多年历史)。
此外,世界歌剧的圣地——巴黎歌剧院的舞台上也活跃着华侨华人的身影,贾琦、陈苏、邢如凤等六位中国歌唱家在巴黎歌剧院供职,成为歌剧院合唱团不可缺少的一环。陈其钢旅法18年,获得20多次法国和国际上著名音乐和作典奖项,应邀为世界著名的乐团或音乐节作曲或担任评委,已经成为欧洲现代乐坛著名华裔作曲家。
法国政坛也有中国人的名字。曾宪建,法国首位华裔国会议员,海外省留尼汪顶磅市市长;何英,湖南籍土家妹子,1984年来法留学,在2001年法国市政选举中当选巴黎附近碧西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长,成为法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女副市长;颜如玉,祖籍广东,曾在巴黎附近的艾斯玻利市当选了12年市议员,2001年又当选该市主管公共关系和行政事务的副市长。
3. 在法国的中国留学生和专家学者
近年来中国留法学生与年俱增,学成回国呈上升趋势。1996-1997学年期间,中国在法国的留学人数仅有千余人,到2001-2002学年时,已经上升到5500人。2003年中国驻法大使馆教育处在法留学工作情况报告指出,2003年来教育处登记人数为5441人(其中自费生4935人),大专以上学历83.2%。2003年留学人员回国人数910人,比去年增长65.5%。从改革开放到2003年11月底,我国来法各类留学人员为22000人,回国6288人,目前在法留学人数为15583人。在中国一系列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回国工作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中国留法学生正积极与国内加强联系,寻找在国内的创业机会。
而80年代的中国留学生,多为公派留学生,有部分留在了法国。这批精英人才,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多数供职于国家科研机构或大学院校等,一部分创出了自己的事业。他们融入了法国主流社会,生活稳定舒适,同时仍然保持报效祖国的强烈心愿。2003年,有21人获得中国教育部“春晖计划”往返国际旅费资助,短期回国工作。其中15人是回国实施留法学者支持中国西部建设的项目。
4. 接受法国教育的新一代华侨华人
这些人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新生代,不是在法国出生,而是从小跟随父母移民法国,接受法国教育,融入法国主流社会的程度较高。在思想意识、文化认同等方面,他们都与父辈产生较大的距离,与父辈的事业、与华社的关系、对中华文化的认知都有所疏离。现今,随着中法关系友好发展,中法经济关系的日益密切,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两种文化背景非常有用。
5. 非法移民
据估计,目前在法国的非法移民大概有6-8万人。研究人员称,1999年以来,每年非法进入法国境内的中国人将近5000人:来自温州的占60%;然后是东北人,约占15%。他们偷渡到法国,没有合法身份,又不懂法语,但几乎都能生存下去,多数通过打黑工谋生。生活虽然艰辛,但随着法国政府逐渐地推进合法化进程,有希望转为合法身份。
文章背景:2003年11月25日至12月19日,广东省侨办派团到法国进行为期25天的侨情调研活动,调研地点为巴黎(21天)、马赛(4天),调研重点地区为华侨华人最为集中的大巴黎地区。这次调研活动,共拜访了35个社团,5家中文传媒(包括报社、杂志社、电视台),参观了华人企业19家,会谈350多人次。其中,新联系28个社团,占接触社团的80%以上,新结识70多人,还拜会了我驻法大使馆、驻马赛总领馆等,取得了他们的指导和支持。通过调研,我们对法国侨情有了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大大拓展和深化了我办在法国的华侨华人联系网络,初步探索了法国乃至西欧侨务工作的思路、对策等,对如何开展国外侨务工作做了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
2004年No.4 海外纵横 广东省侨办调研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