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操作将在您下回登录时自动记录您的这次国家选择。如需重新切换,可通过切换国家完成。
查看: 1257|回复: 13

[评论] 中国人活得全球最累---------转发街友"绝迹的叶子"帖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4 00:10:38 | 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空空真人 于 2013-6-24 10:49 编辑

2012年9月18日14:51 半月谈 

中国普通百姓活得全球最累 权贵造成收入与税负最重
       每个国家都有为穷人减免税收政策,唯独中国个税政策是:穷人要替富人交税。美国政府最近延长2年,对全民穷人免税的政策的,对于美国3口之家收入足4万美元的家庭,免交一切个税。
       对于中国中下贫民来说,税负是全球最重的、教育、医疗、个税,中国是中下平民交税养活各级政府官员,富人所交税只占小部分,穷人交钱修路,富人开车霸占公路。
       去医院动手术之前,要给主刀医生递上一个红包,去驾校学车,要给教练递上一条香烟,去政府部门办事儿,要托熟人,小孩上学,要交择校费,去 开家长会,要给班主任送点礼物,亲朋好友的红白喜事婚丧嫁娶,统统都要细心打理,怠慢不得,细细想来,中国人活得可真累啊!以下几类“人情世故”还是没有 的好:
       医生的“红包”
       近日有记者在南京街头随机采访了10位市民。10人中有6人称给医生送过红包,4人称自己的亲戚朋友给医生送过红包。给医生送红包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不送心里不踏实。
       记者的车马费
      “给记者‘捐赠’车马费。”这几乎可以视为当下中国企业进行媒体公关的要义。
        随礼真不随便
        某网友在百度知道上询问,“北京大兴的朋友要结婚,我该随多少合适呢?”随礼,渐成每个家庭不情愿的人情消费,演化成“钱尚往来”的送钱怪圈,让人反感又无可奈何。
        驾校教练的烟 在驾校学车时,甚至有教练反覆向学员暗示“潜规则”。有时,教练半开玩笑地说“你来这么久了也不买包烟?”有时教练拿出一个打火机来说“这个打火机好不好?我这个学员真好,送我这么好的打火机……”
        怎样请客吃饭
        事情放一边,吃饭为大,中国人对于吃饭向来很是讲究,事情大小决定了饭店的规格,是鲍鱼鱼翅,还是剁椒鱼头。
        酒桌上的中国
        酒精不燃烧,不算搞社交。酒是用来壮胆的,桌子是用来拍板的,酒和桌拼在一起,则无事不可为。
        月饼成灾之后
        有个在地方法院工作的朋友中秋前期跟我抱怨说,他们那座小城里月饼泛滥,送月饼就像发过节短信一样,像病毒一样传染到每个人,如果你的电话本里有100个人,那么你至少能收到10盒以上的月饼。   
        应该怎样做人?
        我们评价一个人的好坏,往往看他“会不会做人”,假如一个人能把这种种“人情世故”都熟稔了,都做到了,在朋友们眼里,他就算是个很会做人的人了,可是这样做人该有多累?
        不是前辈留下来的“人情世故”不行,而是我们歪曲了这些“人情世故”。本是表达感谢尊敬之意,却被人认为必须应当,而且发展到事事均得这样做实在荒唐。——杨淙文
       从古至今,这条礼的规则就没有简单过,没有人敢去打破,也不能打破,它强大的生命力是几百代人“灌溉”出来的,根深蒂固了。面对它我们只有坦然面对,对自己的心说,看开点。但是仍有一点点的希望,希望它在现代社会的文明的熏陶下,有所改善吧!——俞飞
       “人情世故”在一定程度上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人之间沟通往来的重要媒介和方式,话题中的种种并不能代表中国“人情世故”的全部内涵。——孙巍
       “人情世故”现已变得不堪入目,所谓的人情,一般体现在钱、权上,世故已变成好多人不正当行为的故事了。我看改为“故世情人”还差不多。——刘成亮
        中国是一个以权力为基础,以人际关系维系的社会。这样的社会中,人情世故自然变成了比学识、能力更重要的“制胜因素”。这就是中国的创新能 力不行的原因。中国要想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国家,就必须尊重才华胜于尊重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把聪明人的注意力从钻营吸引到创造上来。否则,中国将只能出 口衬衫。——王俊岭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决定了,中国人的文化形态!——徐开安
        过节,办事,请客送礼。这都已经成为多少年不成文的规矩了。就连外国人也都入乡随俗明白了这里面的人情世故,门门道道。这个好像也是我们五 千年文化传承下来的一种传统。可是,到现在都变成了重口味。这个口味,真的其实可以没有。这不,把没实力,本身就带着压力的人更是搞的浑浑噩噩。这样的 “人情世故”,真是难。——杨文
        人情世故本是一种正常的交际与生活方式,但是发展到现在却已成了一种病态的社会现象。现在中国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就是面子和关系,这便是人情 世故的根本。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中国人,永远也改变不了这种情况。自古以爱所承扬的真诚待人,当被赋予上利益的标签时,显得更加“真诚”了。再这样发展下 去,只会造成社会交流的越来越严重的利益当先,连人际关系都开始由各种因素划分开来,这是社会的变相友好。——于瑶瑶
        连学生都兴这套了,生日、各种名目的节日同学们都要送礼。虽说都是些小东西,可是这心思可没少花。女生的东西尤其如此,得先观察一阵看她都 喜欢啥,缺啥。有人喜欢可爱风,你偏送了个犀利的,那就叫白送。还得惦记着以前谁给自己送了东西,送的是什么价位的,那等他过生日时,也得还礼回去。我还 会专门把这些事记下来,以防止有做得不周的地方。真是辛苦。——贝拉
        每个中国人都会受这些“人情世故”所烦扰,也不知道这个送礼办事的“习俗”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如何开始的,现在要彻底消灭这种“习俗”似乎 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即使你不去遵从这种“人情世故”,别人也照样去做。礼物对于中国人来讲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传递自己心意传达对他人祝福的意思,在一些场 合,送礼给别人其实不如说是送礼给自己,送出去这点小礼物以求别人给予自己更大的利益,收别人的礼物本是一个件开心的事情,可是有时候收了礼物不就等于接 受了一份任务,多了一份责任,事情办不好了还对不起这份人情。唉,总之做人难。——高欣婷
        人情世故在中国就像张大网,铺的哪个角落都是,并且没有脉理,理不了逃不去。这是个锻炼情商的活,完全体现了机遇与危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大家都不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相互存在的必要性,只是必要交往演变为了精神压力,并且持续膨胀。——程佳佳
        入乡随俗呗,大家都一样的。谁让我们投胎的时候选择了“hard”模式呢?五千年来都如此,岂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唯一的希望在于,我们 这些“后字辈”把正确的价值观持之不懈地传递给下一代人,同时身体力行。可是,如果不能团结起来,还是白搭。毕竟谁也不愿惹医生不高兴,那可是性命攸关的 问题。而团结起来,在这个问题上,简直太难了。所以,我不抱希望。——龙在天
        且不说这些处于灰色地带的各式好处费,光是压岁钱和份子钱就已经让成年人的世界不堪重负而又无可奈何了。——杨菁
      “礼”这个字在中国已经风行了数千年,我们是礼仪之邦,拜访朋友送点礼物、好友长时间不见一起吃顿饭、求人办事带点儿礼品等等等等,这些事 情其实都是很平常的事情,根本不值得拿出来讨论。但是这些年,“礼”这个字发生了太大的变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它已经远离了“聊表心意”,而是与金钱 越拉越近,现在的人情世故好像都与金钱有关系了,“礼”字现在就代表拼腰包了。这到底是“礼”这个字变了还是我们对它的理解变了?我想原因还是后者吧!假 如我们不赋予它那么多的含义,恐怕它也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所以说,人情世故并没有错,错的是我们正在或者是已经曲解了它本身的意义。——李特
       “人情世故”这几个字现在说起来都是很自然,理所当然的事,现在办个事只要有熟人那就好办多了,既然拖了熟人就免不了请客吃饭送礼,唉。记 得前一段时间去医院,早早地去挂号排队,等了俩小时终于轮到我了,可是硬生生地被熟人医生插进去三个人,当时就在想:我要是在这医院有熟人该多好,也不用 白白浪费这几个小时了,唉,人情哪,无奈~——雅婷
        人情事故让人觉得累,主要是因为有目的性,拉关系是为了办事情,无时无刻不在计算投入产出成本收益,怎能不累。但如果走亲戚看朋友过节聚餐 只是为了慰藉心里的思念,表达积蓄的感情,那就是一种享受。只是这世界上没有纯粹的人,也没有纯粹的情,理论上完美的状态在现实中不会存在。但是如果心里 明白这一点,至少还是保留一点“纯感情”吧,因为不管愿不愿意承认,我们在内心里都是需要这样没有交换的“人情”的,不是吗?——西铭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注重礼尚往来,但是现在人们曲解了咱们祖宗留下来的美德,还有一句叫“君子之交淡如水”,礼尚往来是没有多少利 益驱使的情况,仅仅是为了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现在的人情世故已经不是那么单纯的了,掺入了很多杂质,拉关系扯关系都是有事相求,人情在现在的社会被无限 的放大,作用愈加明显。——张欢
       “正是人情世故,转面炎凉。”正是如此,才有“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如醲。“如今的人把人情世故用得更为直白,执行得更八面玲珑,反而弄巧成拙,被人情所累。目的性太狭隘了,情就变成债了。——杨云
        中国人在这个潜规则的社会里已经被真规则了,我们身边是不是经常有这样的人,包括我们自己,一边大骂某腐败风气一边不得不为自己的工作学习 向领导献媚讨好,我们看不惯学生干部整日围在老师身边,可自己还是为了入党的那个名额给老师送礼、发短信祝贺,我们一边谴责这个社会的制度一边向这个社会 妥协。——胡倩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是受礼法约束数千年的社会,延续至今也是如此,我们现在经常说的“要做事,先做人”,何谓做人,懂得人情世故即是会做 人,简单说就是会察言观色、会来事。究其原因,无非就是权力分配不均衡的问题,权力资源少的一方向权力资源多的一方示好,以寻求更多的权力,试想一下,你 的同学结婚你随礼200,你上司结婚你会随礼多少?——陈晓龙
        这是“人情”还是“潜规则”?因为中国是礼仪之邦,于是红包、香烟、择校费、礼物都变得理应如此。可,说是潜规则,又真不如说是“人情世 故”,因为人人如此,处处如此,事事如此。人情很早以前就不是那么单纯的礼仪往来了。关系变得太重要,人情、面子都变成了这个社会立足的根本。(来源: 《半月谈》)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币 0 铜币 +9 收起 理由
gxzr23t + 4
末代华侨 0 + 5 感谢分享^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4 00:13:11 | 看全部
中国的人情世故学会了,在意大利绝对如鱼得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4 00:24:41 | 看全部
中国是礼仪之邦嘛,应该的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4 00:28:04 来自手机 | 看全部
呵呵  所以我们来意大利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00:49:28 | 看全部
本帖最后由 空空真人 于 2013-6-24 07:34 编辑
重剑无锋 发表于 2013-6-24 01:13
中国的人情世故学会了,在意大利绝对如鱼得水。

此贴送给即将回国发展的华人,充分运用人情世故,在中国就能如鱼得水,事业大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4 18:05:03 | 看全部
空空真人 发表于 2013-6-24 01:49
此贴送给即将回国发展的华人,充分运用人情世故,在中国就能如鱼得水,事业大发展。
...

在意大利人情世故没那么重要所以很多人回去都跟不上了,尤其是小时候就出来的人。
反而是中国历练过出来的比较得心应手,学会了语言很快就能在当地铺开关系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18:22:01 | 看全部
重剑无锋 发表于 2013-6-24 19:05
在意大利人情世故没那么重要所以很多人回去都跟不上了,尤其是小时候就出来的人。
反而是中国历练过出来 ...

一针见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4 19:59:16 来自手机 | 看全部
在中国办事情不请客,办不了事,请了还不帮你办,温州他们去歌厅晚上花了上万,无语,就知道吃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4 20:15:09 | 看全部
说的太经典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4 20:22:20 | 看全部
是挺累的,我们在这里生活久了,看着都觉得累,不过反过来,在中国的应该也会觉得我们在这里生活的没意思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6-24 20:29:49 来自手机 | 看全部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4 20:51:06 | 看全部
可不可以帮忙掩盖一下负面的东西
有些人会不高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20:54:39 | 看全部
gxzr23t 发表于 2013-6-24 21:51
可不可以帮忙掩盖一下负面的东西
有些人会不高兴的

呵呵呵,兔哥心地好善良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20:58:04 | 看全部
        中国是一个以权力为基础,以人际关系维系的社会。这样的社会中,人情世故自然变成了比学识、能力更重要的“制胜因素”。这就是中国的创新能 力不行的原因。中国要想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国家,就必须尊重才华胜于尊重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把聪明人的注意力从钻营吸引到创造上来。否则,中国将只能出 口衬衫。——王俊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华人街

法国公司:Sinocom sarl
地址:47 Rue de Turbigo,
75003 Paris,France
联系电话:(0033)-(0)144610523
意大利分公司:Sinocom Italia Srl
地址:Via Niccolini 29,
20154 Milano, Italia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扫描苹果APP

扫描安卓APP

QQ|Archiver|手机版|华人街 huarenjie.com

GMT+1, 2024-11-21 17:37 , Processed in 0.064247 second(s), Total 12, Slave 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管理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