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华人街周报 于 2012-1-10 23:33 编辑
别让春节成“春劫”
(ZT 华人街报第20期)
本报记者 鲁佳
年关迫在眉睫,旅居法国的华人也按习俗着手办年货。然而,这本来喜庆的事,不知道从几何时,开始变成一桩负担。
不该结婚,结不起婚
小李笑自己成了“节奴”。六年前他来法国留学,两年前毕业,一年前结了婚,妻子是来自青田的华侨第二代。小李在法国一直孤家寡人,六年了,这是第一次合家团圆过新年,因为妻子全家从父母叔伯到兄弟姐妹都扎在巴黎。这本来是一件高兴事儿,但小李列一张年货单子算下来,不禁步步惊心:
法国的红酒和香槟虽多,但稍微上点档次的就价格不菲,岳父母家要送,妻子那边还有两个姐姐一个小舅子。别人家送自己cognac,自己买四、五欧一瓶的总拿不出手,岳父家里开餐馆的,说不定直接丢到后厨做菜用。另外,鹅肝、龙虾、生蚝、三文鱼都必不可少。自己结婚时装修房子,小舅子没少帮忙,要特别意思一下。两个外甥一个外甥女,少不得也要封几个红包。这些只是串门送礼。
另外,兄弟姐妹春节轮流请客,大姐夫开着一家日本餐,在自家店里请还方便些;二姐夫在国内做生意,如果他春节不回来,还能省一笔,最好就别回来了。自己毕业后在一家公司打工,每月赚得比smic没多几欧,光付房租就被压得透不过气,夫妻俩一直计划着存点钱买房子,可是看来这一个春节过完,账上也就赤字了。
小李掰着指头算,愁破了头。记者不禁问,都是自家人,送多少礼真的那么重要么?会理解的吧?
但小李摇头:“别人家都送,我能不送么?连累老婆被笑话。”说完很无奈地补充一句,“真不该这么早结婚的。”
拼死也要博一个场面
温州人爱面子,不办事业不回江东见父老,场面上的事都要拼死一博。来自瓯海的W姓先生经营几家皮具店和服装店,在非洲和国内都有生意,场面做得很大,在朋友圈里颇有名望。逢年过节,不但要打点礼物送给家人,还有生意伙伴要“礼尚往来”。记者问他今年大约要送出多少钱,W先生说话时一副牙痛的表情,今年不同往年,经济环境不好,生意不好做,所以之前拿了不少钱回国放贷,没想到赶上温州资金链断了,放出的款子都打了水漂。W先生不愿透露损失的数目,但是决定咬紧牙关也得把场面撑下去,“别人知道你周转不开,就更没有回旋的余地了。不如趁这个机会多联络一下感情,找点生意伙伴,来年再战。”
而来自文成的H先生直言,“钱不是问题,真没时间去买东西。”所以他也很苦恼,想封红包算了,但亲朋好友都是送礼,自己给钱也不合适。“家人那边我老婆会买的,每年都差不多,但朋友之间看对方喜欢什么了,送来送去很麻烦,家里也堆着很多喝不了的酒。”H先生喝酒颇有讲究,不是什么酒都能看得上,别人送的往往不合口味,转送又怕碰巧了被拆穿,弃之可惜,“送礼麻烦,收礼也麻烦。”
另外,自家条件比较好,平时忙生意没时间陪父母,过年想用物质做点补偿,可是“我送多了,别人也不高兴。”怕在兄弟姐妹之间制造压力,每次H先生都和父母先通气,商量一下,兄弟姐妹送得差不多,之后他想送礼或送钱,再私下孝敬父母,“过年太累了。”
礼物背后有几多辛酸
过年太累了,这是很多人的心声。人们风风火火地采办年货,戴着笑脸走亲访友,但是没有人看见一张张笑脸背后藏着多少疲惫和不情愿。
17岁的小庆来法国四年了,跟父母在93省搭铺,一家三口都没有纸张。爸爸在Saint-Denis的工地打零工,有活时还好,没活就喝酒。最近风声紧,警察卡在每个车站抓黑工,怕挨罚,老板直接让小庆爸回家了。最近小庆找了家餐馆送外卖,刚送到第三天,骑摩托回店里就看见警察的身影,知道是在抓黑工,撒腿就跑。小庆妈打算新年买几样礼物给包工头,看能不能让孩子爸复工,而小庆最好不要去送货,“被捉到危险,遇见抢劫的更危险,把孩子接出来是想让他过得更好,早知道在老家跟爷爷奶奶一起还能念点书。”小庆妈给人看孩子,打算送点礼给那家主人,家里全靠她维持生计,千万不能丢了这份工。可是“房租都欠一个月了,送礼就得借钱。老人在家乡,过年也得寄点钱回去,真是借都没处借啊。”
据记者了解,旅法华人“恐归”的不在少数,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礼送不起。亲戚那么多,每人一份,女人要兰蔻,一盒粉就是40欧;孩子要奶粉,几盒就超重了;还有亲戚朋友指明让捎LV的包,“真想回家看看,回不起。”
那些情意送到哪去了
记得小时候最盼过春节,一早准备了新衣裳,专等过节那天穿上身;和家人一起包饺子守岁,围在电视机前看春节晚会,贴对联,放鞭炮,老人给孩子三、五块压岁钱拿去买糖就很高兴。至于送礼,路上称点红枣、龙眼、熟食就过去了。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玩牌打麻将也好,吃吃喝喝也好,享受一年到头最惬意的除夕,那是真正的欢天喜地。
过去的岁月里,我们确曾有过那样简单美好的人情往来。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年味儿里都是钱味儿了。你给我家孩子封了200欧的红包,明年我给你家孩子封500欧。大哥摆过年酒请了亲友差不多三十人,二哥在饭店开五桌花了3000欧,三哥对父母掉泪说,“妈,我没本事赚钱,没法孝敬你们。”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送礼的初衷原本是为了让人开心。而今天,估计没有多少人为了逢年过节那些“礼尚往来”而开心,开心的是商场和餐馆。而人情成了债务,人情厚薄被货币化,而且价码越来越高,很多人送得不得已不开心不痛快,假如换不回等价的东西,半辈子都念念不忘“那年我送他两包顶级红参,他只回我一箱王老吉。”于是送礼的人也郁闷,“一箱王老吉的钱,够我家吃好几天了!谁稀罕什么红参,吃完流鼻血的。”
过年只有几天,年过去后,生活仍将继续。为了那几天的面子工程寅吃卯粮,钱花光了,也许和气也伤了。君子之交淡若水,真正爱你的人,从来不会用钱来衡量你们的感情。那些不在乎你把口袋掏穿的人,往来都没有人情。
爆竹声里,合家守岁。团圆美满,满心欢悦。据说除夕原本应该是这样的。
(图片和文字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