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玛莎 于 2013-12-20 09:52 编辑
框架是摄影师在照片当中想要表达的一切,而框架分为相机观景窗的物理性框架和摄影师用心眼限定时空间所构成的框架,消除物理性框架限定的照片在本质上就是始于摄影师内心的框架,观看世界的眼光、迈向这个世界的那颗心、与世界相遇的接点等都属于心理框架,就如同知道的越多,眼中看得见的世界就越广阔一样,心理取景能力会依照摄影师的感性和文学素养而有所差别。下面就来告诉大家各种不同的框架式构图。
完形框架
要是照片当中存在着延续性的点或线的话,一般人的视线都会有沿着该线条移动的倾向,就像我们开车看到指示标志时会很自然而然地跟着走是一样的,这样利用人类心理而打造的框架就是完形框架,可以运用在照片当中的完形原理有邻近性、类似性、连续性和封闭性。
下图为尼泊尔巴克塔布,这是某个寂静的下午,当时旅行者都已经离开了,是个相当具有魅力的地方。电影《小活佛》当中,出家前的释迦牟尼居住过的都市情景,有大部分都是在这边拍摄而成。照片中拍下的是在晒陶瓷器的情景,像这样摆设的陶瓷器就具备了创造线条的邻近性原理。
邻近性原理
当目标聚集在一起或是呈现延伸状态的话,我们的脑部于视觉上会将其视为连结在一起的,照片当中若是有点延伸的话,人眼会视为线或特定的型态,这是因为邻近性原理的关系。另外,当点或形态邻近的话,看起来就不会是独立个体,一般而言,我们都会有将整体视为一个形态来看的倾向。
照片只能够将三次元的世界以二次元的平面来呈现,因此,当照片中的人或主要拍摄目标互相重叠的话,脑部并非会将其视为个别性的目标。由于将其看成一个形态,因此若想要利用邻近性原理来进行视觉上的表达的话,只要接近拍摄目标来进行架构就行了。相反地,如果想要舍弃邻近性原理,只要在拍摄目标不会重叠的分配架构下进行即可。像是军队校阅、排队或连续的事物等都可以视为邻近性原理的例子。
类似性原理
下图全南海南,鸣梁大捷庆典时准备进行民俗传统舞蹈羌羌水月来前的情景,就如同此照片一样,当彼此有类似的型态、大小和颜色的话,人眼会将其连贯在一起,而当类似性重覆的话,就会视为同一个模式。如果有反映该模式的要素存在的话,即会让人感到有趣,同时也会强烈地吸引人视线,请试着去留意搭在肩膀上的手。
连续性原理
接连不断地延续着,或者是持续的性质或状态就称为连续性。小的点或形态大小相似的拍摄目标持续接连着的话,看起来就会像是一条线,而拍摄目标形成群组且营造出有连续性的线条的话,观看者的视线就会因此而集中且沿着线条移动。即使大小和形状不同,若是呈现连续的话,人眼就会制造出想像的线,并且视线就会跟着该线条而移动。德国艺术与影片评论家鲁道夫安海姆(Rudolf Arnheim)2 对连续性做了以下的观点,『当我们需要对一条线所具备的各种连续感做选择的时候,我们往往都会选择不破坏其内在固有的构造,且最能保持一惯性去进行的方向。』这就是安海姆对连续性所做的说明。
2004年宣华艺中舞蹈班的同学们在表演仙女舞蹈时的情景,藉由望远镜头的空间压缩效果展现连续性的原理,以舞者们形成的线条吸引着观众的目光。
封闭性原理
当我们处于黑暗当中的时候,会本能性地去寻找明亮的地方,所以进入洞穴的话,视线则会自然而然地朝向光线照射进来的入口。另外,封闭的空间当中如果有窗户的话,视线也会很自然地就会朝向窗户,这是人类想要从封闭空间当中逃离出来的心理反应。像这样将人类的心理学运用在照片的框架当中的话,就是所谓的封闭性原理,目前有许多摄影师都运用此一原理来活用框架中的框架。
可以套用在完形框架中的邻近性、类似性、连续性和封闭性原理虽然可以各别使用,不过也会有互相重复出现的时候。有些拍摄目标在形成邻近性的同时,也会显示出类似性、连续性和封闭性。光是了解完形框架的原理并不保证就能够拍出好的照片,因为它并非是目的,而是为了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而已,以前就算不了解此一原理,但我还是拍摄出了许多好的作品,最重要的事情,是要能够透过研究和练习让自己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技巧在摄影作业上。
乔治亚第比利斯,国际列车到站的情景。停在洞穴中的时候就会依照本能地将视线集中在明亮的外面,这是一般人想要脱离封闭空间的心理所使然,所以像这样利用框架来套用封闭性原理的话,就能够带来让视线集中在框架内的效果。
过肩框架
试着想像自己是在妈妈背上并观望四周的小孩,当我们在观望四周的时候,妈妈的头和肩膀一定都会在视线上造成相当程度的妨碍,所以过肩框架是利用其不便之处反其道而行,看似是会避开前面不便且会造成妨碍的拍摄目标,然后让观看者的视线集中在画面中央。
在活用此一框架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下:
在想要表达的主要拍摄目标当中,过肩框架的辅助拍摄目标最好是配置在最边缘的地方。将辅助拍摄目标配置在画面的左边,而主要拍摄目标则分配在后面右边三分法的位置会更具效果,瑞士艺术史学家沃夫林(Heinrich Wolfflin)说过「在相同的条件下,我们的视线通常都是由左到右移动的。」
主要拍摄目标要确实对焦,但过肩框架的辅助拍摄目标如果呈现失焦会让效果更佳,这是因为我们的双眼拥有会避开因为失焦而呈现模糊的事物,转向焦点鲜明的拍摄目标。
主要拍摄目标最好是呈现明亮的状态,过肩框架的辅助拍摄目标越黑且越不清楚则会越好,这是由于我们的眼睛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会将视线转移到明亮且鲜明的拍摄目标的特性的缘故。
因此,全景的过肩框架(辅助拍摄目标)呈现失焦、黑暗且越不清楚则越具有效果,这是一种会让视线避开前面不清楚的物体,且将目光转移到更明亮且清楚的置中拍摄目标的框架。是和线条、形态和对比等自然而然吸引人视线的完形框架完全相反,同时也是职业摄影师们经常使用的技巧,所以在现场实际套用的话,具有将目光集中在画面中心的效果。
西藏日喀则,来市场买东西的西藏人。左边的人的黑色头发扮演着过肩框架的角色,借此诱导观看者将视线移动到中央的人身上;扮演着过肩框架的辅助人物越黑、模糊和呈现失焦的时候更具效果。
边缘框架
以中心轴为中心且左右对称的拍摄目标组成的架构,能赋予人寂静且均衡的安定感,不过,非对称的架构在想要修补非对称的过程当中则会引起视觉上的紧张感。在拍摄赋予动感的照片时,此架构即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像这样为了表现出紧张感和动态,而将主要拍摄目标配置在画面边缘位置的技巧就称作边缘框架。此一技巧是刻意将主要拍摄目标配置在画面的角落,借此增加紧张感或赋予消失的余韵,和平常将主要拍摄目标配置于中心比起来,此框架更着重于配置在周围的部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