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的罗姆裔姑娘克里斯蒂娜·迪米特鲁日前获得法国最佳学徒奖。(图片来源:法新社)
移民问题原本不是法国人最关心的问题,法国人真正关心的是失业、物价和孩子的教育问题。但是每当大选来临,炒作移民问题已成惯例。如今,经济危机加剧,总统大选进入白热化状态,不仅极右派继续翻出移民问题炒冷饭,连萨科齐的言论也极度右转,多次讲到“移民是机遇,但也可能是个问题”、“我们这儿有太多的外国人”。不仅如此,他还要挟欧盟其他国家—如果其他成员国不加强边境控制打击移民,法国将退出申根空间。
美国《华尔街日报》回应萨科齐的作法,认为法国总统大谈移民问题是缘木求鱼,真正的问题是法国经济停滞不前。不仅如此,这家经济专业刊物还认为,引进移民才能保持法国相当数量的就业人口,从而解决社会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经济负担。所以,该报提醒萨科齐,当务之急是如何做好移民的融入工作,创造有利的经济条件,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那么,法国到底还需不需要移民,移民对法国和法国的经济到底是机遇还是问题?
危机一来,就拿我们说事
为了了解移民们的切身感受,《巴黎人》报记者前往卢瓦雷省的卢万河畔沙莱特和蒙塔日这两个移民聚居地做了采访。
沙莱特二战后是法国的一个工业中心,在国内外大量招募劳工。科雷利岑的父母就来自乌克兰,“那时候工厂给准备好所有纸张,我爸妈就在厂子里干了一辈子,法国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 科雷利岑自己是在十六岁的时候入籍的。战后三十年辉煌时期,工业振兴,缺的就是劳动力,哪有身份和纸张的问题!71岁来自摩洛哥的退休老人拉卡尔说:“一天,负责招募工人的法国人到了我们那儿招人,我就来了。”1964年,19岁的拉卡尔一到法国就拿到了工作合同,当天住进了简易工棚。“第二天,我就开始在建筑公司干活。”他劳作了一辈子,在法国成家,生孩子,最后在沙莱特退休。他在法国呆了50多年,但觉得这个国家现在变得陌生了:“当初我们来的时候,人们很乐意接待我们,可现在他们讨厌我们。其实,说到底,我们来法国,干的都是法国人不愿干的活。”
做过市镇议员的戴,是20岁时离开塞内加尔来法国和丈夫团聚的,丈夫在工厂里做工。“那是1974年3月,天总是阴沉沉的,很冷,但生活不难,有工作做。”从前社会的团结友爱不再,对外国人人们常常白眼相向,这使戴非常伤心:“天底下到处都一样,一旦危机来临,人们总是拿我们外国人说事。”
危机的气氛到处弥漫,连像祖籍葡萄牙的托雷斯这样的老移民也认为:“瞧瞧现在的经济形势,当然要加强边境控制,法国不能接待所有人。”新来的移民的处境就更为艰难了,都得自己想办法寻找出路。科特迪瓦难民阿里在巴黎当保安,来自阿尔及利亚的穆斯塔法在巴黎糕点店工作,但他们俩在巴黎都租不起房子,只好住到了蒙塔日。
沙莱特的移民圈出现自闭的倾向。沙莱特城市右倾明显,2007年总统大选极右派在这里得票率达到14.2%。但尽管如此,有个行业还在大量招募外国人,这就是医疗界。人类学家维罗妮克是沙莱特的老居民了,对这个城市经历的多次移民潮都了如指掌,她开玩笑说,你看看,我的专治医生是罗马尼亚人,我的助产士是伊朗人,我的妇科医生来自北非,这里的医疗行业可以说是个小联合国了。确实,到市立医院转一圈,看一眼便知道,有一半的医护人员是外国人,来自哪个国家的都有,比如急诊部的负责人鲁姆巴是刚果人。不过,话说回来,外国人在这个行业打拼也不容易。尽管医院很难招到法国人,外国人要想得到一个位置还是不容易。马祖兹医生拿的是阿尔及利亚文凭,花了十年的时间才得到一个稳定的职位,他说:“十年,太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