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操作将在您下回登录时自动记录您的这次国家选择。如需重新切换,可通过切换国家完成。
查看: 592|回复: 1

[好文共赏] 跨界成功者的七武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9 09: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4bdc7dbfjw1e9o8spwk5kj20k00b4tbo.jpg


高晓松、罗永浩、郭敬明,他们做的事看起来毫无关联,如果硬要扯点关系,最多是文人从商,都在做跨界的事情。他们都认真。三个人认真起来各有各的不同——我们从中总结了七种认真的方式——三个人,七种武器。


----------------------------------


【七种武器之一:好奇心】


“大人、大公司领导看网络上那些小孩说的东西,反应一般都是,‘诶,你这是什么呀’。但我想去多了解他们。”看到“我中二病犯了”这样不明所以的话,他就去查到底是什么意思,“日本的舶来词。说的那是那些中学二年级、又叛逆又不懂事的小孩,自以为很牛,其实很傻。中学二年级会犯的病,叫‘中二病’。”


我们可以把这种想法归因于好奇心,这通常是一个人保持活力的最好方式。


对于前英语培训老师罗永浩来说,越界到手机的原因恐怕不仅仅是狂妄,而同样是因为好奇心。他的好奇心表现得很朴素,“为什么他们做得这么差”。


“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大部分是跟风做的,过去是做家电的,你是做电冰箱的,我是做电饭锅的,后来扩展到各个领域,但是没有想清楚为什么做。突然有200家企业都来做,你必须要不一样。”


高晓松认为他会是一个好翻译。“我最喜欢干的事儿是翻译书。我说的是现在最喜欢的。曾经最喜欢的是弹琴。”就像英语培训老师做起了网站,然后因为喜欢乔布斯又打算做上手机。好奇心总是会让这样一些人去尝试不一样的东西。


高晓松这样解释自己的翻译理想:“我自己不具备大师的能力,我技术很好。我翻译的时候特别游刃有余。大师已经在那了,光辉已经照耀着了,我只需要写出来。我想接下来干点儿翻译。我甚至有时看电影字幕都在想应该让我来翻译。我肯定翻得特有意思。”


你得不一样。所以我们看到,好奇心驱使着郭敬明琢磨“中二病”的来历,也让罗永浩研究他完全不懂的图标,高晓松则想着从赚钱和名声当中跳出来,跟着大师,把大师的光辉引进来。


----------------------------------


【七种武器之二:学习】


罗永浩自学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设计比很多人以为的要早——大约在十年以前——这一点他跟很多人说过了。在“锤子”筹备期的各种兵荒马乱里,对UI的自信和背后用户需求的了解可能是罗永浩最有底气的东西。


总体而言,罗永浩的自学很沉默。他曾经迷恋过所有美化Windows系统的软件,有时可以一天6个小时都在把各种系统图标和主题改来改去,用不少傻瓜软件去修改自己不喜欢的设计。“我除了吃饭都在琢磨这个事情,喜欢它不需要什么动力。”罗永浩说。


“高晓松底子好,”制片人杜杨说,“自己连看带消化需要一天半的剧本,高晓松两三个小时就能全部解决,还把关系理顺了。”“我以前问过他,为什么你看东西这么快?他说我以前扎实啊,20岁以前看的东西特别多,就形成了一种阅读习惯,很快地就能抓到重点,而且能系统化。”


有时候需要学习的东西未必会以知识的形式出现。比如高晓松当评委除了选新人,还有个目的是了解流行音乐。他不听、也不知道去哪里听流行歌曲,但如果一首歌在比赛的时候被反复演唱,这歌和它原来的表演者就被他记下来了。他就是这样认识了曲婉婷。


郭敬明每天平均有2个小时的阅读,不过很碎片,乘车去下一个地方、坐飞机或者等待通告的时候他几乎都在看东西。为了增加阅读时间,他的睡眠时间平均是三四个小时。


他说到“一万小时理论”,但又很快补充了自己的说法:“学得快就是牛。如果每个人都有用不完的时间,这个社会拉不开差距,因为所有的差距都可以用时间去弥补。但如果有人5个小时就能超过你100个小时得到的东西,那就是人家的天赋。你不要抱怨,认真去弄,这世界上总有人天赋比你高。”


----------------------------------


【七种武器之三:知识管理】


2006年,高晓松搬去洛杉矶,自己写故事,同时结交大大小小美国制片人和导演,后者不约而同指出高晓松作为一个导演的优缺点:“优点仅仅是知道摄像机该摆在哪儿,缺点是电影想说的东西太多、太急,还耍小聪明”。


于是他看很多书。从和好莱坞电影人的各种聊天里判断自己该看什么,再从一堆著名编剧和教授写的书里梳理出来哪些东西能为自己所用,哪些能为中国电影所用,而哪些只能留在美国社会里。


高晓松说他自己看得到天花板在哪里,“大家都拿摄影机,我看了别人电影后,我知道,你就是把那个剧本那些演员都给了我我也拍不成那么好。我能看见,但还没摸到。”


----------------------------------


【七种武器之四:细节】


罗永浩说他自己很“事儿”,招聘工程师的时候,他也发短信问人家:“你用PC还是用苹果?”


他管理工程师没有什么经验可用,他和团队一起,每人研究十几个不同品牌的手机,拿一张单子列出优缺点,基准线是iPhone。打磨产品的时间配额各有不同,但他允许一些别人根本不会做的功能存在。


“它被用到的几率万分之一都不到,但做了这个你就会显得跟别人不一样。我的标准就是对用户来说不是负担,但真的用到了,他会发疯一样告诉别人。”罗永浩说。


罗永浩相信细节构成好的产品,而好的产品可以杀出去。有人责备他在一些没用的地方浪费太多时间,他的回应是:“中国这个社会就是太不正常了,你稍微正常一点就显得很不正常。”


----------------------------------


【七种武器之五:把握需求】


高晓松总给人一种漫不经心的感觉,但是你看《晓说》,他很容易把握住大家想听什么——受众需求可不是兴之所至的。


“我要不是在江湖,做了那么多年江湖儿女,我也不可能把那些下水说的很有意思很好玩儿。因为你在江湖上混,就有天然的直觉,什么东西是别人爱听的,什么东西别人不爱听。”


“在他的节目里提到的一个个知识点可以让你用在各个地方,而且不需要你像以前一样看好多书才能提炼一两个点。”这种“罐头笑声”式的知识点,或者说谈资,拥有广大的受众,所以高晓松为这个节目定了基调:看《晓说》,能泡妞;看《晓说》,有谈资;看《晓说》,可以装文青。


郭敬明对“需求”的理解是反过来琢磨的。他曾经做过一本叫《岛》的杂志。“我那时候就想做一本去掉遗憾的杂志,有的杂志版式非常好,有的文章非常好,我想做一个全部都有的。《岛》和《最小说》的区别,就是《岛》是一个人的风格,而《最小说》商业化了。”


从《最小说》开始,郭敬明生发出他的那个庞大的事业。《最漫画》、《文艺风赏》和《文艺风象》的雏形都是《最小说》里的对应板块。我们会投放调查表,有大量跟踪。然后决定开拓更多消费群体。”郭敬明时不时就会在微博或者网络里了解读者的评价。


仅仅是捕捉需求信息可能只是做对了一半,小米手机的论坛满足这个功能,但在罗永浩看来,这价值不大,“从用户角度出发”和“听用户的”是两回事。他说自己还有精英意识。


用户需求一直都放在那里,认真琢磨它们才能发现好产品。就好像高晓松会跟优酷员工说:“你们能在百度上搜到的东西都必然不是我要讲的东西。”


----------------------------------


【七种武器之六:时间】


郭敬明的时间,按照他和他身边人的说法,原来是以小时为单位的,电影开拍之后,单位改成半小时。“之前他每次来北京我们至少能吃顿饭,但这部电影之后,也就是在化妆间说一会儿话。”最世旗下杂志《文艺风赏》主编笛安说。他们搭档5年。剧组觉得郭敬明很厉害,不是因为忙得过来,而是好像总是能解决问题。电影拍到一半有人喊“导演,沙发不能用!”他就让人把自家沙发拖出来顶上。


“我遇见问题,想的不是‘怎么会这样’,而是怎么才能最快止损。片场那种水深火热的情况不允许你导演去发飙,那只会激化事情到不可收场。事后你找出问题所在,不要再让它发生,但是当下你没有时间。”郭敬明说这些话时候的口气好像他已经当导演多年。


郭敬明做选择时考虑的最大的因素是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其实并不少,但我只有那么多时间,必须衡量投入产出比。比如一个小时你能赚1000万,那100万一小时的就没必要投入很多精力,你赚60万就可以了。”


----------------------------------


【七种武器之七:聪明】


在所有的武器里,只有聪明看起来像一个结果。旁人评价高晓松这些人的时候,都要说到“聪明”,说的都是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些说法听上去理所当然,但郭敬明有个说法可以证明它不对:最初我做成了什么,我都感觉到幸运;后来成功的次数多了,这种自信就能支持我去做更多事。


还有两个说法很有意思。


郭敬明说高晓松。“晓松不介意,看得穿,知道有些损失可以换来更多的东西。他非常知道观众要什么,也知道自己有什么,还知道自己没有什么。所以他就活得快乐。”


快乐的高晓松是三个人中不肯承认自己很“认真”的那一个。只是,你可不要当真。人们有的时候会说,这孩子聪明,可惜就是懒一点。但你也不妨听听这个说法:如果一个人聪明,他一定很认真很勤奋,因为聪明差不多就是“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 铜币 +5 收起 理由
正了 + 1 + 5 感谢分享^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1 10: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华人街

法国公司:Sinocom sarl
地址:48 Rue de Turbigo,
75003 Paris,France
联系电话:(0033)-(0)144610523
意大利分公司:Sinocom Italia Srl
地址:Via Niccolini 29,
20154 Milano, Italia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扫描苹果APP

扫描安卓APP

QQ|Archiver|手机版|华人街 huarenjie.com

GMT+1, 2025-2-7 07:31 , Processed in 0.086298 second(s), Total 9, Slave 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管理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