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操作将在您下回登录时自动记录您的这次国家选择。如需重新切换,可通过切换国家完成。
查看: 3702|回复: 17

[我游我拍] 2014年8月假期巴黎行【多图慎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8 19: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末代华侨 于 2014-8-19 18:15 编辑

凡尔赛宫所在地区原来是一片森林和沼泽荒地。162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以1万里弗尔的价格买下了117法亩荒地,在这里修建了一座二层的红砖楼房,用作狩猎行宫。二楼有国王办公室、寝室、接见室、藏衣室、随从人员卧室等房间,一层为家具储藏室和兵器库。当时的行宫拥有26个房间,如今拥有2300个房间,67个楼梯和5210件家具[2]。

1660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参观财政大臣富凯(Fouquet)的沃子爵府邸(Château de Vaux-le-Vicomte),为其房屋与花园的宏伟壮丽所折服,当时王室在巴黎郊外的行宫——圣日耳曼宫、凡塞讷宫、圣克鲁宫等无一可以与其相比。路易十四愤怒他不尽职守之余将富凯以“贪污”罪名投入巴士底狱,并命令沃子爵府邸的设计师安德烈·勒诺特尔(André Le Nôtre)和著名建筑师路易·勒沃(Louis Le Vau)为其设计新的行宫。



凡尔赛宫大理石院,正面的二层红砖楼房即路易十三的狩猎行宫
由于16至17世纪的巴黎市民不断发生暴动,在1648年至1653年还发生了两次规模巨大的投石党叛乱,所以路易十四决定将王室宫廷迁出混乱喧闹的巴黎城。经过考察和权衡,他决定以路易十三在凡尔赛的狩猎行宫为基础建造新宫殿。为此征购了6.7平方公里的土地。勒诺特在1667年设计了凡尔赛宫花园和喷泉,勒沃则在狩猎行宫的西、北、南三面添建了新宫殿,将原来的狩猎行宫包围起来。原行宫的东立面被保留下来作为主要入口,修建了大理石庭院(Marble Court)。

1674年,建筑师儒勒·哈杜安·孟萨尔从勒沃手中接管了凡尔赛宫工程,他增建了宫殿的南北两翼、教堂、桔园和大小马厩等附属建筑,并在宫前修建了三条放射状大道。为了吸引居民到凡尔赛定居,还在凡尔赛镇修建了大量住宅和办公用房。为确保凡尔赛宫的建设顺利进行,路易十四下令10年之内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其他新建建筑使用石料。



凡尔赛宫殿后侧及花园
1682年5月6日,路易十四宣布将法兰西宫廷从巴黎迁往凡尔赛。凡尔赛宫主体部分的建筑工程于1688年完工,而整个宫殿和花园的建设直至1710年才全部完成,随即成为欧洲最大、最雄伟、最豪华的宫殿建筑,并成为法国乃至欧洲的贵族活动中心、艺术中心和文化时尚的发源地。在其全盛时期,宫中居住的王子王孙、贵妇、亲王贵族、主教及其侍从仆人竟达36000名之多。在凡尔赛还驻扎有瑞士百人卫队、苏格兰卫队、宫廷警察、6000名皇家卫队、4000名步兵和4000名骑兵。为了安置其众多的“正式情妇”,路易十四还修建了大特里亚农宫和马尔利宫。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时期,在凡尔赛宫花园中修建了小特里亚农宫和瑞士农庄等建筑。

1789年10月6日,路易十六被民众挟至巴黎城内,凡尔赛宫作为王宫的历史至此终结。在随后到来的法国大革命恐怖时期中,凡尔赛宫被民众多次洗掠,宫中陈设的家具、壁画、挂毯、吊灯和陈设物品被洗劫一空,宫殿门窗也被砸毁拆除。1793年,宫内残余的艺术品和家具全部运往卢浮宫。此后凡尔赛宫沦为废墟达40年之久,直至1833年,奥尔良王朝的路易·菲利普国王才下令修复凡尔赛宫,将其改为历史博物馆。

各楼层文字部分来自维基百科


nEO_IMG__DSC1995.jpg

nEO_IMG__DSC1988.jpg
nEO_IMG__DSC1812.jpg

nEO_IMG__DSC1981.jpg

nEO_IMG__DSC1980.jpg

nEO_IMG__DSC1978.jpg

nEO_IMG__DSC1971.jpg

nEO_IMG__DSC1955.jpg

nEO_IMG__DSC1948.jpg

nEO_IMG__DSC1947.jpg

nEO_IMG__DSC1943.jpg

nEO_IMG__DSC1942.jpg

nEO_IMG__DSC1941.jpg

nEO_IMG__DSC1940.jpg

nEO_IMG__DSC1939.jpg

nEO_IMG__DSC1935.jpg

nEO_IMG__DSC1931.jpg

nEO_IMG__DSC1929.jpg

nEO_IMG__DSC1927.jpg

nEO_IMG__DSC1923.jpg

nEO_IMG__DSC1919.jpg

nEO_IMG__DSC1918.jpg

nEO_IMG__DSC1916.jpg

nEO_IMG__DSC1912.jpg

nEO_IMG__DSC1911.jpg

nEO_IMG__DSC1910.jpg

nEO_IMG__DSC1908.jpg

nEO_IMG__DSC1904.jpg

nEO_IMG__DSC1902.jpg

nEO_IMG__DSC1898.jpg

nEO_IMG__DSC1897.jpg

nEO_IMG__DSC1882.jpg

nEO_IMG__DSC1880.jpg

nEO_IMG__DSC1859.jpg

nEO_IMG__DSC1860.jpg

nEO_IMG__DSC1871.jpg

nEO_IMG__DSC1873.jpg

nEO_IMG__DSC1858.jpg

nEO_IMG__DSC1857.jpg
nEO_IMG__DSC1829.jpg

nEO_IMG__DSC1832.jpg

nEO_IMG__DSC1836.jpg

nEO_IMG__DSC1855.jpg

nEO_IMG__DSC1854.jpg

nEO_IMG__DSC1846.jpg

nEO_IMG__DSC1848.jpg

nEO_IMG__DSC1849.jpg

nEO_IMG__DSC1841.jpg

nEO_IMG__DSC1950.jpg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验 0 铜币 +8 收起 理由
N.1101 0 + 5 太给力了~~
海上的浪花 + 3 动作真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8 19: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末代华侨 于 2014-8-18 20:28 编辑

荣军院,全称为荣誉军人院。位于法国巴黎第七区,是一座军事博物馆。

荣军院始建于1670年,当时法王路易十四要建一座军队的医院。

拿破仑·波拿巴的陵墓1861年搬到荣军院教堂下面。这里每天吸引大量的游客,拿破仑棺椁位于一楼中,游客自二楼环形走廊朝一楼瞻仰。这里还有一些拿破仑的其他亲属和其他将军的陵墓。

荣军院中还有法兰西军事博物馆(Musée de l'Armée)。

_DSC199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8 19: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末代华侨 于 2014-8-18 20:36 编辑

1805年12月2日,拿破仑率领的法国军队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击败了俄奥联军,法国的国威达到史无前例的顶峰。为了炫耀国力,并庆祝战争的胜利,在1806年2月12日拿破仑宣布在星形广场(今戴高乐广场)兴建“一道伟大的雕塑”,迎接日后凯旋的法军将士。同年8月15日,按照著名建筑师让·夏格伦的设计开始动土兴建。但后来拿破仑被推翻后,凯旋门工程中途辍止。1830年波旁王朝被推翻后,工程才得以继续。断断续续经过了30年,凯旋门终于在1836年7月29日举行了落成典礼。


巴黎12条大街都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放射,气势磅礴,为欧洲大城市的设计典范。凯旋门高49.54米,宽44.82米,厚22.21米,中心拱门高36.6米,宽14.6米。在凯旋门两面门墩的墙面上,有4组以战争为题材的大型浮雕:"出征"、"胜利"、"和平"和"抵抗";其中有些人物雕塑还高达五六米。凯旋门的四周都有门,门内刻有跟随拿破仑远征的386名将军和96场胜战的名字,门上刻有1792年至1815年间的法国战事史。凯旋门的拱门上可以乘电梯或登石梯上去,石梯共273阶,上去后第一站有一个小型的历史博物馆,里面陈列著有关凯旋门的各种历史文物以及拿破仑生平事迹的图片和法国的各种勋章、奖章。另外,还有两间配有法语解说的电影放映室,专门放映一些反映巴黎历史变迁的资料片。再往上走,就到了凯旋门的顶部平台,从这里可以鸟瞰巴黎名胜。

凯旋门的正下方,是1920年11月11日建造的无名烈士墓,墓是平的,地上嵌著红色的墓志“这里安息的是为国牺牲的法国军人。”据说,墓中长眠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一位无名战士,他代表着在大战中死难的150万法国官兵。墓前有一长明灯,每天晚上,这里都会点起不灭的火焰。每逢节日,就有一面10多米长的法国国旗从拱门顶端直垂下来,在无名烈士墓上空招展飘扬。


香榭丽舍大街位于巴黎八区,城市的西北部。起始于协和广场,广场上矗立有方尖碑,大街由东向西延伸1915米,前半段较平坦,接着有一段上坡直到戴高乐广场(旧称星形广场,位于夏约宫所在的高地顶部),广场中心屹立著凯旋门。

它笔直的街道让我们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卢浮宫和它里面的金字塔、卡鲁索凯旋门、杜伊勒里花园、方尖碑、凯旋门,以及在西边更远处,巴黎城外的拉德芳斯新凯旋门。这是巴黎西边的历史轴线。

香榭丽舍大街是巴黎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香榭丽舍大街的前半段被绿地(square Marigny)和一些建筑包围着(theatre Marigny, palais de la Decouverte)。在它的高处,有很多奢侈品商店和演出场所(电影院、Lido、香榭丽舍剧院),还有许多著名的咖啡馆和餐馆(Fouquet's)。

在十七世纪,自从凡尔赛城堡的风景画家勒·诺特(一法国画家)于1640年请人在卢浮宫和杜伊勒宫的延长线上种下了一排树以来,香榭丽舍大街只是一个还未城市化的区域中心的一个长长的散步场所。它目前的轮廓(在被称作“夏约宫”之星以前)成形于1724年,它延伸了杜伊勒花园的视线。半个世纪以后,它的西部通过目前巴黎的la Grande Armée 大街以及纳伊的戴高乐大街延伸到塞纳河,但是不久之后,Fermiers Généraux 墙又重新把它界定在星形广场。从1828年开始,巴黎市政府对它进行了修整,建成了最早的人行道。1838年,建筑师Jacques Hittorff 对香榭丽舍大街加以规划(包括如今依然保存的路灯)(花园是在拿破伦三世统治时期,由Jean-Charles Alphand规划的)。

1994年,香榭丽舍大街得到巨资(2.5亿法郎)投入,开始必要的修整,参与者主要有Bernard Huet(城市规划专家),Jean-Michel Wilmotte 和 Norman Foster(道路和公共场所设施设计师)。

nEO_IMG__DSC2031.jpg

nEO_IMG__DSC2056.jpg

nEO_IMG__DSC2030.jpg

nEO_IMG__DSC2037.jpg

nEO_IMG__DSC2038.jpg

nEO_IMG__DSC2044.jpg

nEO_IMG__DSC2045.jpg

nEO_IMG__DSC2051.jpg

nEO_IMG__DSC2052.jpg



nEO_IMG__DSC2060.jpg

nEO_IMG__DSC206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8 19: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末代华侨 于 2014-8-18 20:58 编辑

埃菲尔铁塔从1887年1月27日起建,分为三楼,分别在离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处,其中一、二楼设有餐厅,第三楼建有观景台,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共用去钢铁7,000吨,12,000个金属部件,250万只铆钉,模仿人体的骨头为建,极为壮观属于镂空结构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

1889年5月15日,为给世界博览会开幕典礼剪彩,铁塔的设计师居斯塔夫·埃菲尔亲手将法国国旗升上铁塔的300米高空,由此,人们为了纪念他对法国和巴黎的这一贡献,特别还在塔下为他塑造了一座半身铜像。

直到2004年1月16日,为申办2012年夏季奥运会,法国巴黎市政府特意在埃菲尔铁塔上介绍了其为申奥所做出的准备情况,而埃菲尔铁塔更成为了该国申奥的“天然广告”。

这个为了世界博览会而落成的金属建筑,曾经保持世界最高建筑45年,直到纽约克莱斯勒大楼的出现。

埃菲尔铁塔由250万个铆钉连接固定。于塔的四个面上共刻有72个法国科学家、工程师与其他知名人士的名字,居斯塔夫·埃菲尔以此来铭记他们做出的贡献。[12]。

战神广场的另一端有和平门和和平碑,上面用不同的文字写着“和平”,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埃菲尔铁塔的结构使用了7,300公吨的熟铁,若包括非金属的部份共计约10,000公吨。假设金属的密度是每立方米7.8公吨,将结构用的铁熔化后,铺在边长125米的正方形中,铁的厚度只有约6厘米,可见使用材料的节省。因为铁会热胀冷缩,使得埃菲尔铁塔的形状会略为变化,靠近太阳一侧的铁会因为受热而膨胀,塔顶最多会往远离太阳的方向移动18厘米。

nEO_IMG_DSC_2081.jpg

nEO_IMG_DSC_2090.jpg

nEO_IMG_DSC_2091.jpg

nEO_IMG_DSC_2093.jpg

nEO_IMG_DSC_2105.jpg

nEO_IMG_DSC_2246.jpg

nEO_IMG_DSC_2114.jpg

nEO_IMG_DSC_2196.jpg

nEO_IMG_DSC_2241.jpg

nEO_IMG_DSC_2211.jpg

nEO_IMG_DSC_208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8 19: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末代华侨 于 2014-8-18 21:02 编辑

艾菲尔铁塔鸟瞰巴黎
162249zpj5p6i6pqqk63x6.jpg

162253a5vv1v8ub9lk5uhh.jpg

162245ixmf66uli1xtixli.jpg

162241vz64ztzg4vtgv3tq.jpg

162237cl2ea2qhclfsia42.jpg

162232wgvmeic1ccnnkcxp.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8 19: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末代华侨 于 2014-8-18 21:08 编辑

埃菲尔铁塔从1887年1月27日起建,分为三楼,分别在离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处,其中一、二楼设有餐厅,第三楼建有观景台,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共用去钢铁7,000吨,12,000个金属部件,250万只铆钉,模仿人体的骨头为建,极为壮观属于镂空结构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

1889年5月15日,为给世界博览会开幕典礼剪彩,铁塔的设计师居斯塔夫·埃菲尔亲手将法国国旗升上铁塔的300米高空,由此,人们为了纪念他对法国和巴黎的这一贡献,特别还在塔下为他塑造了一座半身铜像。

直到2004年1月16日,为申办2012年夏季奥运会,法国巴黎市政府特意在埃菲尔铁塔上介绍了其为申奥所做出的准备情况,而埃菲尔铁塔更成为了该国申奥的“天然广告”。

这个为了世界博览会而落成的金属建筑,曾经保持世界最高建筑45年,直到纽约克莱斯勒大楼的出现。

埃菲尔铁塔由250万个铆钉连接固定。于塔的四个面上共刻有72个法国科学家、工程师与其他知名人士的名字,居斯塔夫·埃菲尔以此来铭记他们做出的贡献。[12]。

战神广场的另一端有和平门和和平碑,上面用不同的文字写着“和平”,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埃菲尔铁塔的结构使用了7,300公吨的熟铁,若包括非金属的部份共计约10,000公吨。假设金属的密度是每立方米7.8公吨,将结构用的铁熔化后,铺在边长125米的正方形中,铁的厚度只有约6厘米,可见使用材料的节省。因为铁会热胀冷缩,使得埃菲尔铁塔的形状会略为变化,靠近太阳一侧的铁会因为受热而膨胀,塔顶最多会往远离太阳的方向移动18厘米。


众多雕塑家创作了刻画亚历山大三世桥形象的雕塑作品。17米高立柱上有四尊镀金青铜雕像:右岸两座立柱上,有象征“科学”和“艺术”的雕像,平台上是“当代法国”和“查理曼的法国”像。在左岸立柱上是“工业”与“商业”,平台上是“文艺复兴的法国”和“路易十四的法国”。

大桥以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名字命名。这是为庆祝俄法建立同盟而建造,桥上的灯具由小爱神托着,寓意性的海长形象构成大桥装饰的主题。左岸两座立柱上有代表文艺复兴时期与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国标志。右岸两座立柱上有象征古代法兰西和现代法兰西的标志。在大桥两端人口处的立柱上分别有象征塞纳河与涅瓦河的寓意性装饰物。这座桥称得上金碧辉煌。

nEO_IMG_DSC_2166.jpg

nEO_IMG_DSC_2148.jpg

nEO_IMG_DSC_2123.jpg

nEO_IMG_DSC_2121.jpg

nEO_IMG_DSC_211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8 19: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末代华侨 于 2014-8-18 21:34 编辑

巴黎圣母院(法语: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直译为巴黎圣母主教座堂)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天主教教堂,也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属哥特式建筑形式,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


圣母院是巴黎最有代表性的历史古迹、观光名胜与宗教场所,位于市中心、塞纳河中小岛西堤岛的东侧南岸,开口面对西方。而在圣母院门口外的圣母院广场中,有个原点(Point Zéro)纪念物,是法国丈量全国各地里程时所使用的起测点,使得圣母院被视为法国文化中心点的象征意义,又更加强烈了一点。

圣母院的法文原名“Notre Dame”原意“我们的女士”,这位女士正是指耶稣的母亲圣母玛利亚。

nEO_IMG_DSC_2247.jpg
nEO_IMG_DSC_2376.jpg

nEO_IMG_DSC_2261.jpg

nEO_IMG_DSC_2264.jpg

nEO_IMG_DSC_2277.jpg

nEO_IMG_DSC_2300.jpg

nEO_IMG_DSC_2308.jpg

nEO_IMG_DSC_2318.jpg

nEO_IMG_DSC_2323.jpg

nEO_IMG_135331ifdpf5nam5jmjf5j.jpg

nEO_IMG_135321i98womuud9dm8bmo.jpg

nEO_IMG_135339jig0xluteegjldda.jpg

nEO_IMG_135334x70nb76pen2762lg.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8 19: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末代华侨 于 2014-8-18 21:33 编辑

巴黎艺术桥(法文名:Pont des Arts)建于1802年,是巴黎塞纳河上的一座人行桥。
它横跨巴黎塞纳河,连接法兰西学会和卢浮宫中央广场(cour carrée)(第一帝国时称为“艺术宫”),是巴黎唯一的步行铁木桥。
长期以来艺术桥上一直种植灌木绿植、设有行人休憩的小凳,是观赏塞纳河风光、西岱岛(Ile de la Cité)绿雅园(Pointe du Vert Galant)的绝佳地点,堪称塞纳河上的“空中艺术花园”。


为了连接法兰西学院(Institut)和艺术展览馆(Palais des Arts,巴黎的旧皇宫,现在的卢浮宫Louvre),19世纪初拿破仑一世下令兴建巴黎艺术桥,专门供行人通行。
据称后来艺术桥和艺术展览馆让人混淆(Pont 和 Palais都是P开头),遂将艺术展览馆(Palais des Arts)改名为卢浮宫(Louvre)。



nEO_IMG_DSC_2419.jpg

nEO_IMG_DSC_2422.jpg

nEO_IMG_DSC_2417.jpg

nEO_IMG_DSC_2409.jpg

nEO_IMG_DSC_2407.jpg

nEO_IMG_DSC_2358.jpg

nEO_IMG_DSC_2360.jpg

nEO_IMG_DSC_2337.jpg

nEO_IMG_DSC_240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8 19: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末代华侨 于 2014-8-18 21:43 编辑

1755年,广场由Ange-Jacques Gabriel设计,是一个由护城河环绕的八角形,介于西面的香榭丽舍大街和东面的杜伊勒里宫之间。广场上充满了雕塑和喷泉,1763年以当时的国王命名为路易十五广场(Place Louis XV)。1748年,广场上竖立起国王的骑马雕像。

在广场北侧的皇家路两侧,当时兴建了两座式样相同的壮丽的大厦,它们能列入这一时期最优秀的建筑实例之列。最初它们都用作政府机构,东侧的一座用作法国海军部,但是西侧的那座在建成之后不久即开设了豪华的克里雍大饭店(至今仍在营业),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在此消磨下午的时光,并学习钢琴课程。这座酒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用作德国占领军总部。

法国大革命期间,路易十五雕像被推倒,广场也改名革命广场(法文:Place de la Révolution)。当时贵族阶层和资产阶级成员接受款待,在格列夫广场观看宣判有罪的囚犯活着被肢解,新的革命政府在革命广场立起了断头台,断头台前经常聚集着喝彩的人群。1793年1月21日,第一位名人,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革命广场被处决。在这里上断头台的重要人物还有: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伊丽莎白夫人, 夏绿蒂·科黛、杜巴利伯爵夫人、乔治·雅克·丹敦、卡米尔·德穆兰、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马克西米连·罗伯斯庇尔、路易·德圣茹斯特和奥兰普·德古热。

断头台在恐怖统治期间最为繁忙。1794年夏天,在一个月内处死了超过1,300人。一年后,当革命变得较为温和时,从广场上移走了断头台。在1795-1799年的督政府时期,这座广场更名为协和广场,作为在法国革命的混乱之后表示出的民族和解的姿态 。在19世纪,这座广场又曾经更名数次,但是最终还是定名为协和广场。



协和广场上的希托夫喷泉,后方是克里雍大饭店,左侧是美国大使馆
广场周围由雕塑和喷泉环绕,另有8座雕像,代表法国8座主要城市(里尔、斯特拉斯堡、里昂、马赛、波尔多、南特、布雷斯特和鲁昂)。1870-1871年普法战争后,阿尔萨斯和洛林被割让给德国,于是斯特拉斯堡雕像被蒙上了黑纱,常有花环装饰,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收回这一地区


广场的中心摆放著巨大的埃及方尖碑,上头装饰著象形文字赞扬法老王拉美西斯二世的统治。他是十九世纪埃及政府送给法国的两个方尖碑之一。另一个仍留在埃及因为以当时的技术来说这太困难且太重以致于不能运到法国。1990年代,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把第二个方尖碑归还给埃及政府。

方尖碑曾经竖立在卢克索神庙的入口处。1829年,奥斯曼帝国的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把3300年的卢克索方尖碑送给法国。方尖碑在1833年12月21日抵达巴黎,三年之后,1836年10月25日,法王路易菲利浦将它竖立在协和广场的中央,广场在法国革命时期曾经竖立断头台。

方尖碑为一红色花岗岩柱,高23米(包含基座),重达250公吨。以当时的技术来说,运送它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基座描绘的图,解释著用来运送的机械装置。方尖碑两个侧面有喷水池,建于方尖碑竖起于广场的同时。

因为原始的尖顶遗失了(据信是西元前六世纪被偷的),1998年法国政府在方尖碑的顶端加上了金色的金字塔尖顶。


nEO_IMG_DSC_2475.jpg

nEO_IMG_DSC_2457.jpg

nEO_IMG_DSC_2459.jpg

nEO_IMG_DSC_2442.jpg

nEO_IMG_DSC_2438.jpg

nEO_IMG_DSC_2447.jpg

nEO_IMG_DSC_246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8 19: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末代华侨 于 2014-8-18 21:48 编辑

巴黎歌剧院是由当年的巴黎警察厅厅长城市规划蓝图所规划订定的城市规划蓝图中的中心项目。当几年后城市规划蓝图中的其他项目完成之后,1860年12月,法国艺术部终于决定了兴建巴黎歌剧院,在171件作品之中,年仅35岁的建筑师查尔斯·加尼叶作品脱颖而出,不过那时候他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同。1861年夏天,歌剧院开始着手兴建,不过问题接种而来:首先是地基下面有条溪流使地基无法稳固,再来就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和第四次革命使尚未完成的歌剧院停工。就这样在1862年奠基的巴黎歌剧院在重重困难下方于1875年正式启用,建造费一共超过4700万法郎。

1875年1月5日,第一套歌剧《犹太少女》在歌剧院上演,巴黎歌剧院正式揭幕。在1896年,在歌剧《忒提斯与培雷》的第一幕正要结束的时候,悬挂在观众席上方的水晶灯因为短路走火掉下,一名中年妇女不幸死亡,此事后被改编为《歌声魅影》中的著名场面。


巴黎歌剧院面积11,000平方米,共有2,156个座位,中央的枝形吊灯重量超过6吨,庞大的舞台可以容纳多达450位艺术家。建筑风格华丽,装饰着精美的色彩缤纷的大理石横梁、廊柱和大量的雕像,其中很多是希腊神话中神的肖像。剧院前厅的廊柱间,陈列着很多著名作曲家的半身铜像,如莫扎特和贝多芬。内部有交错的走廊、楼梯井、休息室和平台供人们在演出间隙进行社交活动。

nEO_IMG_DSC_2481.jpg

nEO_IMG_DSC_2477.jpg

nEO_IMG_DSC_2486.jpg

nEO_IMG_DSC_2499.jpg

nEO_IMG_DSC_2501.jpg

nEO_IMG_DSC_2503.jpg

nEO_IMG_DSC_2505.jpg

nEO_IMG_DSC_2480.jpg

nEO_IMG_DSC_250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8 19: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末代华侨 于 2014-8-18 22:07 编辑

卢浮宫始建于12世纪末(1190年),由法王菲力二世(“奥古斯都”)下令修建,最初是用作监狱与防御性的城堡,边长约90米,四周有城壕,其面积大致相当于今卢浮宫最东端院落的四分之一。当时的卢浮宫堡并不是法国国王的居所,而是被用来存放王室财宝和武器。

14世纪,法王查理五世觉得卢浮宫堡比位于塞纳河当中的城岛(西岱岛)的王宫更适合居住,于是搬迁至此。在他之后的法国国王再度搬出卢浮宫,直至1546年,弗朗索瓦一世才成为居住在卢浮宫的第二位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命令建筑师皮埃尔·勒柯(Pierre Lescot)按照文艺复兴风格对其加以改建,于1546年至1559年修建了今日卢浮宫建筑群最东端的卡利庭院(Cour Carree)。扩建工程一直持续到亨利二世登基。亨利二世去世后,王太后卡特琳·德·美第奇集中力量修建杜伊勒里宫及杜伊勒里花园,对卢浮宫的扩建工作再度停止。

波旁王朝开始后,亨利四世和路易十三修建了连接卢浮宫与杜伊勒里宫的大长廊,又称“花廊”(Pavillion de Flore)。路易十四时期曾令建筑师比洛(Claude Perrault)和勒沃(Louis le Vau)对卢浮宫的东立面按照法国文艺复兴风格(法国古典主义风格)加以改建,改建工作从1624年持续到1654年。

1682年法国宫廷移往凡尔赛宫后,卢浮宫的扩建再度终止。路易十四曾计划放弃卢浮宫,并将其拆除,但后来改变了主意,让法兰西学院、纹章院、绘画和雕塑学院、以及科学院搬入卢浮宫的空房,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和艺术家被国王邀请住在卢浮宫的一层和大长廊的二楼。1750年法王路易十五正式提出了拆除卢浮宫的计划。但由于宫廷开支过大,缺乏足够的金钱来雇佣拆除卢浮宫所需的工人,该宫殿得以幸存。

1789年10月6日,巴黎的民妇集群前往凡尔赛宫,将法王路易十六挟至巴黎城内,安置于杜伊勒里宫,该时期对卢浮宫进行了简单的清理打扫工作。法国大革命期间,卢浮宫被改为博物馆对公众开放。拿破仑即位后,开始了对卢浮宫的大规模扩建,建造了面向里沃利林荫路的北翼建筑,并在围合起来的巨大广场中修建了卡鲁索凯旋门,作为杜伊勒里宫的正门。拿破仑三世时期修建了黎塞留庭院和德农庭院,完成了卢浮宫建筑群。

1871年5月,巴黎公社面临失败时,曾在杜伊勒里宫和卢浮宫内举火,试图将其烧毁(当时公社决定烧毁的还有巴黎市政厅、王宫(Palais Royal)等标志性建筑)。杜伊勒里宫被完全焚毁,卢浮宫的花廊和马尔赞长廊被部分焚毁,但主体建筑幸免。第三共和国时期拆除了杜伊勒里宫废墟,形成了卢浮宫今日的格局。


法国国王对艺术品的收集始于弗朗索瓦一世时期,弗朗索瓦一世曾从意大利购买了包括油画蒙娜丽莎在内的大量艺术品。至路易十四时期,法国王室已经收集了约2000幅油画、150多座雕刻、700多张素描、以及其他大量美术作品。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时期继续从意大利、佛兰德斯和西班牙购入艺术作品。法国大革命期间的1793年8月10日,共和政府决定将收归国有的王室收藏集中于卢浮宫,并将其作为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命名为“中央艺术博物馆”。11月8日,博物馆正式开放,展出了587件艺术品。此后共和政府又用从教堂、贵族和地方政府等处没收来的艺术品源源不断地补充博物馆收藏。

拿破仑在征服欧洲各国的同时,将被征服国家的艺术品大量运往法国,送至卢浮宫(此时已改名为“拿破仑博物馆”)展出,还增加了古罗马和古埃及艺术品展厅。但随着1815年拿破仑的第二次退位和终生放逐,卢浮宫藏品中约有5000多件艺术品被归还给原来所属国。

此后的100多年里,卢浮宫的收藏范围不断扩大,加入了东方(远东)、亚述、古埃及等时代的藏品。随着藏品数量的增多,展览空间越来越小。1981年,法国政府决定将卢浮宫建筑群的全部建筑划拨博物馆,并对卢浮宫实施了大规模的整修。由华裔美籍设计师贝聿铭(1983年普利策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大师”)(the last master of high modernist architecture)设计的位于卢浮宫中央广场上的透明金字塔建筑。整修后的卢浮宫于1989年重新开放。其展览区域划分为:

黎塞留庭院(Richelieu Wing):远东、近东、伊斯兰文物;雕塑;14世纪至17世纪的法国油画;德国、尼德兰和佛兰德斯油画;其他绘画和形象艺术
苏利庭院(Sully Wing):古埃及文物;近东文物;古希腊、伊特鲁里亚、古罗马文物及雕塑
德农庭院(Denon Wing):古希腊、伊特鲁里亚、古罗马雕塑;17世纪至19世纪的法国油画;意大利及西班牙油画

nEO_IMG_DSC_2885.jpg

nEO_IMG_DSC_2889.jpg

nEO_IMG_DSC_2892.jpg

nEO_IMG_DSC_2882.jpg

nEO_IMG_DSC_2816.jpg

nEO_IMG_DSC_2750.jpg

nEO_IMG_DSC_2764.jpg

nEO_IMG_DSC_2766.jpg

nEO_IMG_DSC_2777.jpg

nEO_IMG_DSC_2780.jpg

nEO_IMG_DSC_2789.jpg

nEO_IMG_DSC_2790.jpg

nEO_IMG_DSC_2793.jpg

nEO_IMG_DSC_2794.jpg

nEO_IMG_DSC_2798.jpg

nEO_IMG_DSC_2800.jpg

nEO_IMG_DSC_2802.jpg

nEO_IMG_DSC_2804.jpg

nEO_IMG_DSC_2806.jpg

nEO_IMG_DSC_2815.jpg

nEO_IMG_DSC_2818.jpg

nEO_IMG_DSC_2822.jpg

nEO_IMG_DSC_2828.jpg

nEO_IMG_DSC_2832.jpg

nEO_IMG_DSC_2833.jpg

nEO_IMG_DSC_2854.jpg

nEO_IMG_DSC_2855.jpg

nEO_IMG_DSC_2873.jpg

nEO_IMG_DSC_2870.jpg

nEO_IMG_DSC_2862.jpg

nEO_IMG_DSC_2859.jpg

nEO_IMG_DSC_277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8 19:33: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让你一个人占楼就好


来自: 华人街iPhone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8 20:42: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机拉死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8 23: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了先,下次去巴黎可以提早做功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9 21:39: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怎么知道的?


来自: 华人街iPhone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华人街

法国公司:Sinocom sarl
地址:48 Rue de Turbigo,
75003 Paris,France
联系电话:(0033)-(0)144610523
意大利分公司:Sinocom Italia Srl
地址:Via Niccolini 29,
20154 Milano, Italia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扫描苹果APP

扫描安卓APP

QQ|Archiver|手机版|华人街 huarenjie.com

GMT+1, 2025-2-4 09:48 , Processed in 0.119110 second(s), Total 12, Slave 8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管理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