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小桥流水阳夕下 于 2014-10-8 15:27 编辑
作者: 鬘鬅
好友在微博上说周末在家包饺子,这个让我离家有一个月之久的人思绪万千。
北方人有句俗话"好吃莫过饺子"这也是爷爷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爷爷出生成长在封建社会,经历过自然灾害,年老的时候觉得最享受的事情就是想吃饺子的时候就能吃到饺子。这个担子就"荣幸"落到了妈妈身上,从有记忆起几乎每个周日都是我们家的饺子日,全家一齐上阵,妈妈负责主要工作,和面、和馅还有擀皮。只有在包的时候,爸爸和我才象征性地包包饺子。吃的时候,爷爷最开心,爷爷爱吃小饺子,要一口一个,而且要刚出锅的,煮破了的不吃,饭后再来碗饺子汤。妈妈每次包饺子的时候都要说一番,这个习惯一直到爷爷去世后,延续到现在。妈妈的孝心我们可以感受得到!
爸爸当过兵,所以包饺子的时候用的是挤捏的方法,后果是饺子边很厚,煮的时候还容易破,但是包起来很快,军队里训练出来的方法,对此妈妈一直耿耿于怀,可是爸爸也一直坚守阵营。妈妈就总是自己一个人先开始包,包不过来的时候再叫上爸爸。后来大概是我这个做女儿的心疼妈妈了,在初中的时候接下妈妈擀面皮的工作,这个工序是最辛苦的,因为至始至终都要站着工作,而且很费力气,还需要一定的技巧才能把皮擀得中间厚边上薄,包出的饺子才能皮薄馅大,而且不易煮破,呵呵,表扬一下自己,现在的擀皮手艺不一般的,绝对比买的面皮好看又实用的。再后来就是我远走他乡,弟弟结婚搬出去了,剩下老爸老妈两个人了,他们就更喜欢包饺子了,因为吃饺子可以不用炒菜做饭,饺子既是主食又是菜,而且不用起油锅,即简单又健康。因为爸妈的爱好不同,老夫老妻的又没有那么多可聊的,这样包饺子就成了爸妈可以一起做的一件事情。
2005年到2011年这六年是我幸福的六年,因为老公的工作原因我们全家在上海生活了六年,这样妈妈和爸爸每年10月到第二年春天都会从东北来上海和我们一起生活。妈妈每次来都雄心壮志地要把我女儿,儿子,她的外孙女儿和外孙喂得胖胖的。妈妈认为并相信饺子一定会喂胖他们,所以每周都会乐此不彼的包一次饺子。每次包饺子我都会尽量帮忙,从操旧业,擀饺子皮,妈总是说你去忙吧,有你爸呢!我们俩忙的过来,她也不让阿姨插手,可是我觉得只有在包饺子的时候,妈妈最放松,喜欢忆苦思甜,打开她的记忆之门,唠叨一些几十年前的劳苦和欢乐。妈妈最爱说的一件事情就是,妈妈嫁过来之前,一直是奶奶负责和饺子馅。饺子馅的咸与淡直接影响饺子的鲜度,所以和馅的人要在包之前尝一尝陷料的咸度,妈妈过门后,奶奶教妈妈和饺子馅,和好后对妈妈说,"你来尝尝饺子馅的咸淡吧,我尝了一辈子了,现在换你了,都说尝饺子馅的人吃亏。"妈妈说当时她的脸不知是红还是白,反正不知该如何接下话茬。我每每在这个时候都会哈哈大笑说:"奶奶可真够直爽的!以后我帮你尝馅子哈!吃亏是福吗!"我知道爷爷奶奶那一代人还很封建,妈妈过门后没少吃苦受累,妈妈是属牛的还姓马,她总说她是来给爸爸家做牛做马的。
六年里,我家姐姐越来越爱吃姥姥包的韭菜三鲜馅的饺子,弟弟和老公也越来越爱吃肉三鲜馅的饺子,我是当然爱吃妈妈包的所有饺子。每次回东北之前,妈妈都会包好多饺子,而且各种馅的,把我的冰箱冷冻室塞的满满的!走的时候妈总是说"不愿做饭的时候,就煮饺子吃,冻在冰箱里的饺子可以储存3个月"
六年很快就过去了,如今的我们已经离家更远了,没办法经常吃到妈妈包的饺子了。在异地他乡的我也要做个象妈妈一样坚强能干的人,勇敢地挑起生活的担子。就从包饺子,尝饺子馅开始吧!
生活我来了! (作者嫁给了意大利人,一家人幸福生活在意大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