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操作将在您下回登录时自动记录您的这次国家选择。如需重新切换,可通过切换国家完成。
查看: 615|回复: 0

[育儿交流] 如何理解父母之间的嫉妒心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6 11: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size=13.63636302947998px]临床心理师Mandy Byron认为,夫妻间对于谁和孩子比较亲近的妒忌可能比想象的还要多。但在我们的文化中,这种嫉妒心理可能是一种禁忌,是我们都不愿意承认的。Byron说:人们都会羞于提及这样的感受,但这种情绪的力量却随时能给我们致命一击!就好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你的嫉妒与日俱增,另一方面,内心里却被嫉妒产生的内疚而吞噬。

[size=13.63636302947998px]嫉妒的来源

[size=13.63636302947998px]当你的孩子还是婴儿时,这份内疚感就来了。婚姻关系专家Brett Kahr说:当你们的第一个孩子诞生的时候,夫妻间的竞争感就来了。从前的二人世界突然变成了三人世界。夫妻间的一方感觉到被孤立了,通常,这个被孤立的人就是爸爸。

[size=13.63636302947998px]很多女人都把有孩子的这种体验形容为如同又一次坠入爱河一般Kahr认为,这是个很自然的过程。

[size=13.63636302947998px]然而,假如双亲中的一方或者双方因此感到远离于这个三人世界,那么问题就出现了。

[size=13.63636302947998px]举个例子来说:有个女人在童年时总是感到被自己的母亲忽略。当这个女人有了孩子之后,事实上她有2个选择。要么,她就重复自己童年时母亲对待自己的模式;要么她可以选择一种截然不同于自己母亲的态度,好好地照顾这个需要她的孩子。在疼爱孩子的过程中,她的心会变得无比满足,而童年时的伤痛也会因此得到疗愈。

[size=13.63636302947998px]嫉妒关系的大逆转

[size=13.63636302947998px]双亲中的另一方,却因此感到被忽略。Kahr说:通常,受到影响的是丈夫。因为他感到自己的伴侣把太多的时间放在孩子身上了,而忽略了对自己的情感投注。他会因此感到异常嫉妒。

[size=13.63636302947998px]Eric Lindsey是宾州大学的教授,他对夫妻间的这种妒忌进行了为期3年的研究。并发现了一个很普遍的模式:

[size=13.63636302947998px]在婴儿时期,大多数孩子都会更依恋自己的妈妈。但到了3岁,他们就会转而投向爸爸的怀抱,这个时候,该嫉妒的就是妈妈了。有些母亲甚至因此感到难以置信的痛苦。

[size=13.63636302947998px]俄狄浦斯阶段

[size=13.63636302947998px]Kahr认为,36岁对孩子而言是个问题阶段。他们要经历弗洛伊德所说的:俄狄浦斯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意识到并且试着运用自己的性别能力。就好像,女孩们发现,她们对父亲有某种奇特的力量。为此,她们乐此不疲地疏远自己的母亲。而男孩们则开始与自己的父亲展开竞争。

[size=13.63636302947998px]随着这种联盟关系的展开,你的应对和随之而来的嫉妒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于自己抚养孩子能力的自信感;还有你作为伴侣是否具有竞争力。

[size=13.63636302947998px]如果在你们夫妻之间已然存在一种敌意。那么在抚养孩子的问题上,问题就会显现出来。另外,如果妈妈在童年时一直试图和自己的姐姐争宠爸爸的爱,那么她会更善于抚养男孩而不是女孩。

[size=13.63636302947998px]如果你在童年时和自己父母的关系出现过困难,那么,一旦你在另一半身上看到TA对孩子呈现出了特别的爱与关怀(甚至超过对你的爱),你心里封印已久的嫉妒感就会被解开。这种嫉妒感会带来怨恨与伤痛。

[size=13.63636302947998px]心理学家Linda Blair说:我们往往以自己童年被抚养的方式去抚养自己的孩子。除非我们足够成熟和坚强,可以有能力打破这个魔咒。如果在儿童时期你感到不被完全接纳,那你在成年后会变得容易焦虑,并且到处寻求他人的肯定。而孩子,正是一个十分好的追寻肯定的来源。

[size=13.63636302947998px]我该怎么办呢?

[size=13.63636302947998px]Blair建议,首先我们要意识到并且理解自己的这种感受。之后,我们需要明白,爱是不可以被量化的。从长期而言,量化的爱都是会带来伤害的。

[size=13.63636302947998px]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旦你真的能对这种妒忌感放手,甚至欢迎你的孩子在他人身上也能寻找到快乐。那么最后,孩子会愿意和你共度更多时光。

[size=13.63636302947998px]教育子女的最终目的在于:让他们最后不再需要父母。今天的父母太容易把孩子当成自我成就感实现的一部分。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你不能永远陪在他们身边。你需要做的是,让他们在离开你的时候也能活得好好地。

[size=13.63636302947998px]此外,你必须明白,孩子不欠我们什么。作为父母,你必须放弃让自己百分百满意的念头。一旦放下这样的念头,你会快乐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华人街

法国公司:Sinocom sarl
地址:47 Rue de Turbigo,
75003 Paris,France
联系电话:(0033)-(0)144610523
意大利分公司:Sinocom Italia Srl
地址:Via Niccolini 29,
20154 Milano, Italia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扫描苹果APP

扫描安卓APP

QQ|Archiver|手机版|华人街 huarenjie.com

GMT+1, 2024-11-27 01:28 , Processed in 0.054913 second(s), Total 7, Slave 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管理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