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http://www.oushinet.com/Portals/0/BatchImages/2012/0614/20120614210245_01.jpg)
在中国期间,任何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令珂莱感到新鲜,并激发她无限的创作力。(欧洲时报特约记者鑫声摄) ![](http://www.oushinet.com/Portals/0/BatchImages/2012/0614/20120614210331_02.jpg)
不足一百天的时间,珂莱创作完成了30余幅作品,并筹备好个人画展。一般来说,这一过程至少需要整整一年,她不禁大呼“太疯狂了!”。(欧洲时报特约记者鑫声摄) 【欧洲时报特派记者鑫声北京报道】 法国“80后”女画家珂莱(Claire Tabouret) 今年31岁,曾获得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SJ.Berwin奖,这位法国新生代画家的杰出代表在北京工作和生活了3个月,她称,“中国元素激发了我无限的创作灵感”。 6月初,珂莱在北京举办个人画展《曾经是春天》。在此之前,珂莱曾在法国巴黎 Isabelle Gounond画廊及亚眠Le Carre Noir艺术中心举办过个人画展,作品曾被所罗门.R.古根海姆当代艺术基金会及上诺曼底地区当代艺术基金会的收藏,在法国甚至欧洲美术界小有名气。 与传统的法式美女不同,珂莱留着不对称的前卫短发,画展开幕当天,她大胆尝试具有中国民族风的撞色上衣,散发着中西结合的迷人魅力。 珂莱是一个为画而生的女孩。4岁时,当同伴们还在院子里玩泥沙,而珂莱已经认真地告诉父母,我要学习画画,我要做画家!怀着对艺术的不断追求,珂莱一直在努力超越自己。在对艺术的学习和实践上,她并没有因为自己过人的天分而有一丝懈怠。因此,珂莱得到了很多前辈的肯定,曾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获得奖学金前往美国纽约学习6个月时间。 2012年,珂莱被法国艺术8委员会选中,赢得去中国生活和创作3个月的机会。首次到中国,珂莱机缘巧合地住进了最具北京特色的胡同里。在中国3个月,她每天都在北京东城的胡同里穿梭。“其实并没有什么目的,不是有意去寻找我想要的所谓的中国元素。我只用眼睛看,发现了能打动我的东西,我就用画笔记录下来”,她说。 中华文化给了珂莱无穷的灵感,刺激她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创作高峰!不足一百天的时间,珂莱创作完成了30余幅作品,并筹备好个人画展。一般来说,这一过程至少需要整整一年,她不禁大呼“太疯狂了!” 在中国期间,任何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令珂莱感到新鲜,并激发她无限的创作力。在走街串巷的过程中,珂莱发现中国的庙宇与她以往所见的西方建筑都很不同,非常有特色。于是就利用从废品回收者手里要来的碎布头拼成了一座“珂莱眼里的中国庙”。 除此之外,珂莱还自学中国水墨画。她一直视水为她作品的重要元素,因此觉得中国的水墨画充满了智慧和魅力。她所创作的一组水墨画自画像在开幕式上成为画展的一大亮点。“没有人教我,我觉得这个创作方式很新鲜,就自己试着画。别看现在展出了这么多张,其实开始时我浪费了很多宣纸”,她说。 “这次画展上的所有作品,都是我在中国短短3个月创作的,所有的影像都来自我在中国的亲眼所见。” 与本次画展同名的油画作品 《曾经是春天》的灵感就来自珂莱的一次阅读经历。在翻译的帮助下,她得知一位中国老先生从上世纪30年代起每年都要拍摄一张肖像。“我今年30岁,于是我选择老年生30岁时的肖像画下来,记录他如春天般美好的年华。” 珂莱说,在中国这段时间,自己就像一块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中国养分。“我不想错过任何机会,虽然创作已经完成,我非常期待中国观众的反映,听听他们对我的画是如何评价的!这让我很兴奋!” 画展开幕后两周,珂莱就会回法国。她说,“我希望在中国创作的作品能一直留在中国,如果有中国朋友愿意买下它们,我将非常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