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Pascal 于 2016-3-16 11:15 编辑
近日巴黎恐袭事件一不小心又把比利时推上了欧洲乃至世界舆论的焦点,现在国内外媒体都在讨论比利时的穆斯林问题,都在关注布鲁塞尔莫伦贝克区(Molenbeek)怎么脏乱差的问题,其实,归根结底一句话:比利时何以有今天的局面,完全是政治原因,是政党间争权夺利的结果。说的简单点,比利时社会党派长期以来奉行的”社会主义政策“,为了争取外来移民的选票,不惜一切代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穆斯林群体的过度开放和自由化,任其发展壮大,放任自流,毫不夸张的说,全比63万穆斯林移民就是社会党的”衣食父母“。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比利时特有的政治特色:内斗,斗,斗,斗!!!欧洲少见,世界罕见!!政党间多半为了外人不理解的可笑问题-语言,而永无休止的斗,比如,近期有关布鲁塞尔周边的一个小村叫Linkebeek,这里法定上是归荷属勃拉邦特区管,可实际的居民85%以上是讲法语的,原来在米歇尔政府上台前,这里选出的村长都是讲法语的,自从NVA党得势上台后,新任弗拉芒大区内政部长Liesbeth Homans(荷语/NVA)非得把经由人民选出的村长Damien Thiéry(法语/MR)强行撤职,他父亲自1976年就在该区任村长,他也是2007年以来至今合法被选上来连任的,没想到遇到如此”不平等待遇“,被讲荷兰语完全没有群众基础的Eric De Bruycker(荷语/NVA)顶替,原因是:国家法律规定,什么语言的区就该归说啥话的人管,可是老百姓不同意啊,试问:人权,民主何在啊???于是,Damien Thiéry决定把弗拉芒大区和内政部长告上法庭,而现在的情况就是两边都僵持着,被顶上去的人得不到市民的支持和配合,根本无法开展工作,所以,Eric De Bruycker(荷语/NVA)希望可以被撤职。。。。。。其实像这种可笑好玩的事情多了去了。像前几年闹得快分裂的BHV(Bruxelle-Halle-Vilvoorde)问题都是语言惹的祸。大家想想,政党间都在处心积虑的想着怎么把对手斗下去,谁还有工夫管移民和穆斯林越来越多的问题啊,只要你老老实实在家呆着,不在本国惹事,乖乖给社会党投票就万事大吉了。
图中标红点的就是因语言问题最近很火的Linkebeek
这是被无辜撤职的原村长Damien Thiéry在该村委会开记者招待会,宣布申冤上告的情景:看看这架势,有这功夫和时间,不知道可以抓多少恐怖圣战分子了。。。。。。
由于比利时行联邦制,两个地区有各自的政府,两套语言、文化、经济政策,两地人民活在不同的世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一国两制」。当然,除了语言之外还有其他分歧,比如北部人口较多、经济实力较强、历史文化资产也较优。北部的大城市如安特卫普 (Antwerp)、布鲁日 (Bruges)、根特 (Ghent) 等都是自中世纪就相当有名的富庶城邦,安特卫普现时仍是欧洲最大级的港口之一,布鲁日则是着名旅游城市。南部过往以工业为主,但因现在工业不吃香,经济差过北部,人口也只有北部的一半左右,就这样使得北边一直吵着要分家。由于为了要平衡南北两边的分歧也令比利时的政治环境变得额外複杂。一般国家的政治光谱,有所谓左右派之分。比利时也有左右之分,但同时还有法语和荷语之分。所以全国来计,总共有法语左派、法语右派、荷语左派、荷语右派4大派。南北两地有两个分开的政党系统,而中央是四派乱斗,因此比利时组成联邦政府执政联盟的难度也较一般国家高好几倍。相信各位还都记得2010年的大选之后,总共花了541天才组成新政府,破了世界纪录。而且我们还要考虑一点,就是当时正值欧债危机,债息飙高的现象正开始从「欧猪」国蔓延到比利时 (比利时国债对GDP比率接近100%),才逼到比利时政客赶紧组成新政府,尽快稳定市场信心。如果这场危机没有杀到比利时,筹组新政府所需的时间可能更久。所以很多人称比利时为”奇葩“的国家。其实奇葩二字不是随便得出的,而是有其深厚的历史原因,下面我们为大家一一道来。
比利时成为统一国家的由来
比利时作为一个统一国家的时间,相比其他西欧国家为短。比利时、荷兰、卢森堡,这个夹在法国和德国之间的地区,今日被称为「比荷卢」(Benelux),在中世纪则被称为「低地国家」(Low countries),由17个城市和领地组成,即所谓的「十七省」(17 provinces) ,并非一个统一的国家。
16世纪时,低地国家由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王室支配,但改信基督教的北部省份不满王室的宗教政策,在1581年宣佈独立。北部成功独立后,成为了「荷兰共和国」,南部没有改宗的省份则没有独立。(其实国家的正名应该是「尼德兰」Netherlands,荷兰严格来说只是其中一个省份。Netherlands 为「低地」之意,法文也是叫荷兰做 Pays-Bas 「低国」。)
这是一张1685年的荷比卢老地图
时间又过了二百几年,来到1815年,席捲欧洲的拿破崙被终极打败,欧洲各国的边界要重画。低地国家南部省份被拼入荷兰,低地国家全部成为荷兰领土。(此时荷兰已变为王国,国王由此前带领独立运动,一直担任荷兰省督的「奥伦治家」 House of Orange 出任。) 可是正如200年前两地没有合併一样,这时候两地仍有相当多的分歧,包括:
荷兰省督的「奥伦治家」 House of Orange
一、南部人不满王室和高官都来自北部 (荷兰),政策和发展向北部倾斜
二、宗教分歧,南部以天主教为主,北部则信基督教
三、语言分歧,政府想推动荷语,激起南部法语系人民不满
南部省份于是在1830年宣佈独立,成为了新的国家比利时。荷兰最初想夺回比利时,但后者得到英国和法国支持,最终还是成功独立了。
可是来到今日,上面提到的几个令比利时得以创立的的因素,都已经逐渐消失:
一、矛盾从荷兰 vs 比利时,变成法兰德斯 vs 瓦隆
二、天主教会的影响力不断下降
三、以往法语的国际地位高,很多荷语系的人也会学法语,但今时今日荷语和法语系人民的分歧已经无法挽回
四、其他国家亦无动机去介入
仍能维持一个国家,一是靠王室,二是靠布鲁塞尔争议。先讲王室。
一建国就是君主立宪的比利时
前面也提过,比利时这个国家以往是西班牙、奥地利、荷兰等其他大国的附属领地,在1830年才立国。那比利时这个王室是从哪裡冒出来的呢?
原来当年比利时独立时,临时国会向欧洲各地的王公贵族广发英雄帖,邀请人担任国王。最后国会选出了一位来自德国贵族「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 (House of Saxe-Coburg-Gotha) 的王子,成为了「利奥波德一世」(Leopold I)。(国王由选举产生虽然少有,但在历史上的确有过这个做法。) 利奥波德一世这回可真是要迎难而上,一来这是个全新的国家,还处于战争状态 (荷兰一开始仍想夺回比利时),而且他是突然空降到比利时,需要想办法拉近跟民众的距离,以德服人。还好,他也安于担任一个没有实权,服从宪法的国王。
比利时首任国王「利奥波德一世」(Leopold I)
比利时跟英国等政制是慢慢演化的国家不同,一立国就是君主立宪国家,先有国家才有国王,因此主权在民的观念很强。君主是「虚位元首」并无实权,实权由民选的国会及政府掌握,君主不可违背民意。君主的功用,就是履行一些仪式上的公务 (如在大型场合现身、在文件上签字),及在政局溷乱时出现装作能稳住局势。
主权在民这一点,从国王的名衔中也可以看出。比利时元首的正名其实并非「比利时国王」(King of Belgium; 法文 Roi de Belgique),而是「比利时人的国王」(King of the Belgians; 法文 Roi des Belges),这有国王要向人民负责,国家并非国王个人所有的意味。在比利时,一位国王死后,新的国王并非立即自动就任,必须宣誓遵从宪法,才算正式就任。因此一个国王死后,至新国王正式宣誓就任之前,严格来说可能会出现一个短暂没有国王的时间。
接下来看看利奥波德一世之后的比利时国王的遭遇。
杀人最多的欧洲君主
利奥波德一世在1865年逝世,其子「利奥波德二世」(Leopold II) 登基,但他并不安于现况。二世环看周围其他欧洲国家,都在非洲和亚洲有着大片殖民地,只有比利时没有,努力游说民选政府也来搞个强国崛起计划,可是政府以要先搞好经济和民生问题为由拒绝了。不死心的二世,决定自己出资派人到当时仍未开发的非洲刚果河流域,美其名为探险、科研、传教、传播文明等等,实际为抢夺土地和资源。刚果河流域成为了二世的私人殖民地,不属于比利时政府。
「利奥波德二世」(Leopold II)
这是著名的非洲宫位于布鲁塞尔郊区,它是当年利奥波德二世国王一手督建,用非洲人民的血肉换来的象征比利时殖民刚果的标志性建筑,可惜,在完工前一年,国王就去世
随着越来越多外人到刚果经商和探险,二世在当地的残酷统治终要曝光。他的手下将当地土人当成奴隶驱使,不断榨取农产品和矿物等天然资源,效率低达不到 quota 的人会被鞭打、斩手斩脚、甚至杀死。(有历史学者估计刚果在二世治下死了超过一千万人,将他与希特拉等人并列。) 结果刚果的状况成了国际大丑闻,二世的民望一落千丈,比利时政府在1908年强行将刚果从国王手中收归国有。二世于1909年逝世,后继人为侄子「阿尔贝一世」(Albert I)。
战斗到底
之前提过,英国和法国支持比利时独立。其中一个考虑是比利时的位置为兵家必争之地,希望它发挥一个缓冲区的角色。这个缓冲角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似乎不怎麽有效。德国一向法国宣战,就发动着名的「施里芬计划」(Schlieffen Plan),绕道比利时进军法国,比军在质素差几条街的德军面前很快就被打败,德国得以杀入法国。
虽然军队很快就被打败,阿尔贝一世仍然坚持下去,战斗到底,尽可能组织残兵反抗,成为国家抵抗外敌入侵的象徵。最终阿尔贝一世守得云开,战争以德国的失败告终,王室得以凯旋重回宫城。阿尔贝一世在战后还推动国会通过一人一票的普选安排,跟其伯父利奥波德二世不同,非常受人民爱戴。
「阿尔贝一世」(Albert I)
还有一样要提的是,阿尔贝一世考虑到家族名「萨克森-科堡-哥达」(Saxe-Coburg-Gotha) 太有德国 feel,将家族名改为「比利时」(法文:de Belgique)。没错,比利时国王是姓比利时的。
间接被推翻的国王
同样是面对战争,阿尔贝一世的儿子「利奥波德三世」(Leopold III) 的表现就差天共地。三世在1934年即位,6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军再次採取取道比利时攻入法国的战略 (不是说同一招别用两次吗...),而比利时也再次被打败。三世见大势已去,宣佈投降。他投降前被民选政府警告,比利国君主并没权力自行决定这样做,但他还是做了。民选政府最终流亡英国,三世则留在布鲁塞尔,被德军控制,最后更被带到德国。
「利奥波德三世」(Leopold III)
战后比利时被解放时,三世成了个争议人物,越来越多民众认为他不适合继续做国家元首,民选政府提醒三世不要立即返国,以免引起更多麻烦,并宣佈他「不适合管治国家」(impossible to reign)。1950年,比利时进行公投,58%人民希望三世回国,政府宣佈三世变回「适合管治」,邀请他回来。表面上看三世应该是没事了,但实际上这代表有42%国民已经不再视他为国王。当他再次踏足国土,全国立即出现大罢工和暴动,政府亦随即要求三世退位以平息民愤,顾全大局。眼见国家变成如此局面,三世宣佈让位予儿子「博杜安」(Baudouin)。
想否决议桉也没办法的国王
博杜安任内并没怎麽直接干政,最大的事件是1990年的另类宪政危机。当年国会通过法桉放宽堕胎,但作为虔诚天主教徒的博杜安拒绝签署法桉。国会于是宣佈他「不适合管治国家」,由政府代为签署法桉,并于完成签署后又宣佈他再次「适合管治」。
「博杜安」(Baudouin)
从这几位国王的经历都可以看得出来,国王的最大工作,就是遵守宪法,乖乖做个听从民意的签名机器。如果不听民意,后果可以很严重,从资产被国有化,到被宣佈不适合管治国家,甚至直接逼宫下台,都可以发生。
人人自危的年代
博杜安于1993年逝世,由弟弟「阿尔贝二世」(Albert II) 接位,阿尔贝二世任内的最大事件,是自2007年开始接连出现政党无法组成执政联盟的问题。从他的哥哥博杜安任内开始,法语和荷语系人民矛盾增加,比利时亦从只有一个中央政府的政体,逐步变为分做法兰德斯和瓦隆两大地区的联邦体制,政治环境越来越複杂和恶劣。2007年6月的大选,支持分裂的政党议席上升,令筹组中央政府变得更困难。
「阿尔贝二世」(Albert II)
在宪法框架下,国王需委任一名「协调员」(informateur),跟各政党开会调解纷争,商讨组成执政联盟,研究哪一位政党领袖有最大机会可以得到足够支持组织政府。可是协调员多数也是政客,本身有政党背景,不一定中立,亦不一定真的想解决困局。在几轮协调都失败后,阿尔贝二世终要亲自出马,自己也跟政党代表开会,并指示协调员应该怎麽做。在选举后194天,荷语系政客「莱特姆」(Yves Leterme) 终于组成新政府。
菲利普接任
讲回现在,阿尔贝二世传位给儿子菲利普,也有三重考虑。一是自己已经年老,是时候给较有活力的年轻人一个机会。(虽说菲利普也已经53岁。) 二是现届政府状况相对稳定,这时候传位不用怕儿子立即就要面对个政治炸弹,可以多点时间熟习环境。三是邻国荷兰的女王「贝娅特丽克丝」(Beatrix) 在当年4月时,也是趁大选后完成组织新政府,就让位了给儿子「威廉-亚历山大」(Willem-Alexander),阿尔贝二世可能是受了此事影响。
比利时现任国王菲利普
虽然如此,比利时分裂的根本源头仍未解决,新国王菲利普未来的路仍然是荆棘满途。
布鲁塞尔争议
另一个令南北难以分裂的因素,是双方未能解决布鲁塞尔的定位问题。事实上,上次筹组政府嘈了541日,最大的争议就是布鲁塞尔的选区划界。
布鲁塞尔是比利时首都,地理上位于法兰德斯,但人口却是讲法语为主 (毕竟法语在国际上的通用性较高),因此在南北分裂的争议上,谁会拿到布鲁塞尔一直是个主要争拗点。布鲁塞尔目前是一个特区,并不属于法兰德斯或瓦隆两个地方政府,是比利时唯一同时用法语跟荷语的地方,也是唯一同时有两个语系的政党参选的特区。因此布鲁塞尔这个特区的范围有多大,囊括多少选民,会影响到选举中两个语系的相对势力。
而要切割布鲁塞尔的另一个难处,是它同时是欧盟的「首都」。严格来说欧盟有三个首都:欧盟委员会总部 (行政) 在布鲁塞尔、欧洲议会总部 (立法) 在法国斯特拉斯堡、欧洲法院总部 (司法) 在卢森堡,但布鲁塞尔仍是三者中最重要的一个,多数NGO和智库都集中在布鲁塞尔工作。如果要切割布鲁塞尔,那欧盟总部以后是属于哪一个国家?为欧盟总部和工作人员提供水电煤等支援的帐单怎麽计?都是可大可小的问题,也无人解答得到。不将布鲁塞尔切割,甚至不将比利时切割,也是为了欧盟。
比利时和欧盟相比?
布鲁塞尔 (Brussels) 的欧盟委员会总部 Berlaymont 大楼事实上外国不少评论都将比利时的情况跟欧盟作比较,例如两者同样是组成的成员国貌合神离、地方渐渐对中央权力不满、每次开会都为些安排上的问题嘈餐死、北部富有南部要钱......等等。的确,当年「欧洲理事会」设立主席一职,找上比利时首相「范龙佩」出任,其中一个理据就是说他在协调政治工作方面非常有经验,相信在欧盟也能发挥所长云云,弦外之音就是说欧盟跟比利时一样乱。(另一个理由是找比利时人出任可以平衡新、旧、大、小几种不同成员国的意见。)
位于布鲁塞尔舒曼的欧盟大楼
欧盟成立的宗旨,是希望融合西欧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令欧洲不再分裂和发生战争。(当然也有抗衡共产阵营的意思。) 但现在,只有保持和平一个目标达成了,各成员国仍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反欧盟的情绪在多个国家陆逐浮现,改革欧盟体制近年都是讲多过做,到底接下来该怎麽做呢?比利时立国了百多年,从统一走向分裂和溷乱,是不是预示了欧盟的前景呢?
来源:维他命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