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水浒,过利关 我们的仗义去哪了? 水浒中有一个东西,是永远不会褪色的,那也是最重要的一处,便是仗义。有些人不屑地以为,水浒108人只是杀人放火的流氓无赖,却不去看有一件事才是真正可惜、可悲,便是仗义这东西,已经越来越稀缺了。品德没了是可以培养的,品格没了,就只能是一种退化。 什么是仗义?仗义就是鲁智深看不得萍水相逢的父女被人欺负,怒而拳打镇关西;看到朋友林冲被冤枉落难,便义无反顾地大闹野猪林。仗义就是武松在朋友被欺凌后,快活林里醉打蒋门神;即使早有退隐之心,也要为了兄弟情义而坚持到征方腊的最后,哪怕因此断掉一臂。仗义就是黑旋风李逵为救宋江,只身江州劫法场;以为是宋江抢了酒家的女儿,即使那是大哥也要大闹梁山忠义堂……他们看不得不平,肠子直得厉害,热得烫人。 他们做得到如此,是因为他们的心因为纯粹而坦荡,因为坦荡而磊落,因为磊落而光明,因为光明而嫉恶如仇,于是才有了发之于外的那一场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所有这些,背后其实只是两个字——情义。而反面也同样是两个字,利益。 当下社会与水浒梁山、我们与梁山好汉们的距离,也许正是“情义”和“利益”之间的距离。利益二字,底下还藏着两个字——自私,上面还顶着两个字——现实,合起来又是两个字——冷漠。而这些,或许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病。说白了,缺了人情味儿。 是的,人们称梁山之人叫好汉,电视剧水浒的主题曲也叫《好汉歌》。这种人不该绝种,这首歌也不该成为绝唱。佛家有言:《楞严》不灭,佛法不灭。我们也只能期待,只要水浒还在,仗义的种子就可以一代代播种、生根、发芽。 读西游,过欲关 觉悟还是执迷不悟? 清代张潮的《幽梦影》里说:《西游记》是一部“悟书”。是的,这本是一个佛家的故事,出自一个取经的典故。它的主角,名字就叫“悟空”。这一悟,就过去了九九八十一难。这只猴子,谱写的却是人之生。西游里是一条取经之路,我们的人生,则是一场觉悟之旅。 很少人会去想,人生从何处开始,又要到哪里去?西游却已经说了。孙悟空是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的弟子,而“斜月三星洞”五个字合起来,恰是一个“心”字。心,正是人生开始的地方。 佛家讲人有“五毒”心:贪、嗔、痴、慢、疑。取经的师徒五人,恰如人的这五种心魔。总是误会孙悟空的唐三藏,自然就是“疑”;骄傲不羁的孙猴子,当然就是傲慢的“慢”;好吃懒做、贪恋女色的猪八戒,毫无疑问就是“贪”;曾在流沙河吃人、脖子上挂骷髅项链的沙和尚,难保心底没有一份“嗔”;默默无闻、执著向前的白龙马,多么像是“痴”。而破除与圆满之路,就在八十一难的历练里,人生正是如此。 西游中的人生滋味,又何止这些。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却逃不出如来的手掌心,这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现实,也是人生中那些逃不开的宿命。七十二变是一种本事,而人活世间也不得不有各种的身份和面孔。老君炼丹炉里烧了七七四十九天烧出了火眼金睛,人的世事洞明,也从来离不开时间里的锻造锤炼。真假美猴王最耐人寻味——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最该用心的也是自己……懂了这些,心中的不甘就可以少一些,心底的清明就可以多一些。 孙猴子脑袋上有一只金箍,那是他虚妄之心的隐喻,正是因为不能自我收敛,才惹得这外来的约束。我们每个人其实也都有,同样是心中的执念和涌动的欲望。正是这些劳什子困住了我们,只有除去了才能得自在。欲望因执念而生,执念因欲望而固。有人看到了,所以求觉醒;有人看不到,于是执迷不悟。 当今时代,前者太少,后者太多。而到灵山的距离,恰好是十万八千里,本是孙悟空一个筋斗就能到的,正如迷与悟,就在一念之间。 四种修行,道尽人生 四大名著,是中国人的四种修行,也是人生之修行的一个完整路径。它告诉我们,过得去情天恨海,参得透世间争斗,斩得断利欲熏心,越得过欲望执念,才抵达得了人生光明通达、自在宁静的终处。这个地方,佛家称之为彼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