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2016年5月25日凌晨,文学大师,翻译家,戏剧家杨绛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05岁。”
西班牙时间一大早,就被先生去世的消息刷屏了,虽然深知先生低调,但是经过商议,生活通西语小组还是撤下了今天的内容,决定发文纪念她。
这位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跨越了一个多世纪的老人不仅见证了近代世界的跌宕起伏,更为中国文学界,翻译界书写了不朽的篇章。
作为翻译家,杨绛先生曾在文学翻译上有着不朽的成果。有着西班牙黄金时代的文学典范之称的《唐吉可德》(Don Quijote de la Mancha)以及著名经典“描写流浪汉生活的”(novela picaresca)《托尔梅斯河边的小癞子》(La vida de Lazarillo de Tormes);以及法语文学作品《吉尔·布拉斯》(Gil Blas);古希腊文学作品《斐多》(Phaedo)等等。)
以下是一段当初她翻译唐吉可德的历史:
1956年,时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的林默涵,把翻译《堂吉诃德》的任务交给杨绛。
她先找了英、法、德文五六种译本,读过以后很为难,她回忆道“5种译本各有所长和不足,很难确定用哪一个更好。我觉得任何译本都不能代表原作,要求对原作忠实,只能从原文翻译”。
已掌握两门外语的杨绛先生为译好《堂吉诃德》,毅然决定再学西班牙语。
“1960年3月,我读毕《西班牙文入门》后,便开始阅读拉美的西班牙文小说。由浅入深,渐渐能读懂比较艰深的文章了。”
她有很好的英、法文基础,这对自学西班牙文很有利。几年下来,她自认为,西班牙语的发音未必很准确,但翻译成中文还能胜任。就这样,学了译,译中又学,历经22年终于在1978年出版了我国首部由西班牙文翻译的《堂吉诃德》。
先生在近五十岁的时候为了翻译一本书而决定并且坚持去自学一种外语,最后取得了难能可贵的成功,成为我国文坛的一桩佳话。
《堂吉诃德》中译本出版后,西班牙政府多次邀请杨绛先生访问西班牙,杨绛均以自己“口语不佳”而谢绝,但她又觉得这样做有失礼貌,后来终于在1983年11月前往西班牙访问,受到西班牙政府和人民的热情款待。
1986年10月,西班牙国王颁给杨绛“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以表彰她对传播西班牙文化所做的贡献。
20多年来,杨绛译的《堂吉诃德》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先后以“外国文学名著丛书”本、“世界文库”本、“名著名译”本和“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本等多种形式出版,总印数已达70余万套。
“读书就象拜访一位学识渊博道德高尚的学着,不用预约,无须客套,翻开书本就过去了,中间可以停下来讨论,可以赞赏,可以商榷,告辞时合上书,不用说再见。” —— 杨绛
注:文章历史记叙源自《光明日报》李景端、《人民网》胡真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