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温州网讯 这些天,鹿城区七都街道前沙村,300亩的波斯菊、硫华菊正在盛开。一望无际的花海,蜜蜂蝴蝶翩翩飞舞,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观赏。 记者日前来到前沙村,行走在贴心铺设于花海中的碎石游步道,看过花海,只需再步行500米左右,就来到七都岛上首个旅游项目——温州岛中岛生态园内,只见园中有大片儿童拓展区,有各种适合孩子们观赏的动物:孔雀、火鸡、兔子、香猪、山羊、珍珠鸡等,此外,还设有喝茶休息的休闲区、花卉种植观赏区、果蔬种植采摘区等,众多市民喜欢在周末带着孩子前来采摘观光,旺盛的人气让岛中岛生态园负责人黄胜克对这个旅游项目前景充满了希望。 前沙村“花海+生态园”的旅游产业布局,是鹿城区依托“旅游+”模式、打造美丽乡村生态游特色品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鹿城区立足生态新区定位,成立鹿城区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按照“彰显区域特色、体现农村特点、传承优秀文化、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从传统人文、自然资源、特色产业等方面谋划全区域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目前,全区已创建了4条美丽乡村精品线,10个精品村,通过依托“旅游+”模式,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努力打造村点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洁净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格局。 田园经济带动乡村发展 七都大桥通车后,从市区学院东路到七都岛只是一座2066米桥长的距离,七都岛也从此成了市民自行车骑行、钓鱼等休闲健身的“后花园”。七都街道在美丽乡村创建中,明确“后花园”这一独特定位,对境内六个行政村的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之时,加大了农村文化保护和宣传,以期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打造一村一品的旅游文化。 在这种背景下,前沙村村民黄胜克和另一位同乡决定依托本村生态自然资源,2014年组建温州岛中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七都街道前沙村港河桥边承包下近100亩地,这片土地上既有田野,也有水网纵横的小岛。项目总投资达400多万元,今年1月30日起开园。开园后,不仅成为七都岛上首个旅游项目,也成为距离市区最近的一个集生态、亲子、体验等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园区,人气迅速爆满。 “有意愿来七都开发农村休闲旅游市场的投资商,三天两头和街道接洽。”据七都街道副主任董胜坤介绍,目前,七都正在做全岛旅游总体规划,预计今年底定稿。届时,七都希望根据总体规划,依托“旅游+”模式,招大商招好商。 在鹿城区,像七都街道前沙村这样的美丽乡村还有很多。走进三面环山的山福镇金岙村,只觉空气清新,平坦宽阔的村内道路,整洁干净的村容村貌,清澈见底的乡间溪流,绿意广阔的农田耕地,让久居都市的人们内心舒缓。作为省级“美丽乡村”创建的试点村,金岙村走出了一条打造“美丽乡村”的精品样板之路。44岁的村民孙爱永,依托家乡的自然风光和生态农耕特色,办起“未成年人主题文化公园”。主题公园以农耕文化为特色,通过校本结合让青少年走出校园,融入大自然,开展“乡村游学”。据悉,该主题公园设置了春夏秋冬“游学主题”,每年可接待游学人数1.2万人次,并带动30多家农户参加“农耕采摘”种植耕作,人均每年可增收3万元。 乡村垃圾分类走在前列 漫步在七都街道板桥村,宽敞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房屋,清澈见底的池塘,充满欢声笑语的小公园,过去脏、乱、差的农村环境成了历史,这其中,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作为温州市垃圾分类首个试点村,板桥村自去年6月起,在全村450多户家庭中开展按规矩分类投放垃圾。为了让居民接受垃圾分类观念,七都街道组织干部去其他城市考察,学习经验。板桥村正式试点垃圾分类后,街道干部、村干部、环保所工作者以及志愿者一起挨家挨户上门磨嘴皮子,利用各种会议宣传垃圾分类。经过一年多试点,大多数板桥村村民已经适应了垃圾分类。目前,该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处置基本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每月垃圾从1.5吨减少到0.75吨、有效利用垃圾2.55吨,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并从试点走向示范,为七都全岛全面铺开垃圾分类工作起到引领作用。 如今,七都街道6个行政村已全面铺开垃圾分类工作,其中板桥村、樟里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基本完成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下一步,七都街道将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基本达到全覆盖。 为进一步在全区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经验,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鹿城区制定出台了《鹿城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资源化减量化工作实施办法》,落实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专项资金,用于垃圾分类处理的设备购买、设施建设等,确保垃圾分类收集、清运处理顺利推进。 鹿城区委农办(区农林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几年,鹿城区将进一步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在乡村环境精细管理上下功夫,坚持突出重点,不断创新发展,切实建设好美丽乡村。(温州日报 李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