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过年”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即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叫除夕,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夜。一年的最后一天又叫“岁除”,所以大年三十夜晚上叫“除夕”。过去除夕夜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 传说古时候有个可怕的怪兽名字叫 夕,平时隐居深山洞里,每到腊月三十那天,他就会跑出来,到附近村子里吃牲口、还吃人。人们想了许多办法想把夕制服,可是都没有用。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牲口被夕越吃越少,人也逐渐稀少。后来村里的人们去求山神和土地爷,山神和土地爷也没办法,只好把责任推给了灶王爷,村们也只好去求灶王爷。 灶王爷知夕的厉害,自忖不是夕的对手,于是决定在腊月二十三回天宫述职的机会上天庭搬救兵,上报天庭发兵收服夕。可是玉皇大帝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不愿意管这件事,诸路神仙长期没打斗,也都犯懒都不愿意抻头。 灶王爷急了,之后又设法讨好玉皇大帝,因为身上也没带什么礼物,只有随身带的几稞人间糖瓜,(人们都知道灶王爷最爱吃糖瓜,每当拜祭时都摆上肉和糖果),灶王爷就拿出糖果献给玉帝,还说是人间特产糖果,蜂蜜做的特甜。你别看玉帝整天山珍海味的,这么原生态民俗的小吃他还真没吃过,玉皇大帝还真一口噻了一颗,结果这一咬就把上下牙给粘住了。玉皇大帝这个急呀,想着赶紧吧牙上的糖果弄下来。灶王爷趁这个时候跟玉帝说搬兵的事,玉皇大帝这个时候的心情那想管这个事呀,也不管灶王说什么,一概点头。你想他牙被粘住说 不出来话呀。他点头那意思就是你说什么都好,赶紧把这玩意给我弄下来是真的。 灶王爷一看玉帝一直点头了,赶紧给玉帝端了杯热茶,趁机问:“玉帝您既然点头答应派兵了, 那您看派谁去呀?”玉帝想了想被灶王爷给坑了,也点了头,喝了杯热茶,把糖瓜泡软了吞下,总算张开了嘴,一张嘴的头一句话就是说:“黏呀(年呀)!好黏呀(好,年呀)! ”旁边那些神仙正害怕玉帝点自己出这趟差呢,一听这句话,又拿犯坏的,李天王就趁机抓住话头说:“玉帝有旨,派年随灶王爷一同下界 除夕。” 天宫里还真有个神叫 年 啊。这 年 是谁呀? 原来是神农的小儿子,刚出生几个月大,正所谓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天上几个月大的小孩,在地上已经是年过半百的老爷爷了。灶王爷一看说: 这还是个小娃娃呀,这怎么打得过怪兽夕呀?(年)小孩不高兴了说:你还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是骡子是马咱一起出去溜溜。灶王爷也没办法,既然已经下旨,只好奉旨只好带着年回人间。临走时年还带了两件玩具,一块红绸子和一个爆竹筒。 到了三十晚上了,这夕又来捣乱了,年和夕展开了一场大战,年就拿出红绸子和爆竹筒。原来这不是一般的红绸子和爆竹筒,原来年在天上的时候和托塔李天王的儿子哪吒三太子是好朋友,这两件法宝就是从哪吒那里借来的,红绸子是哪吒的混天绫,爆竹筒是火尖枪变化而成,能够爆破发出巨大声响。把夕身上点燃了火,年用这两件法宝把夕赶跑了。 年为了防止自己走后,怕夕再来作恶,年把红绸子剪成许多小条分给大家帖在大门上。又教百姓们怎么做爆竹和点燃爆竹。从此夕被吓得再也不敢到村子里来作恶了。为了纪念这件事,百姓们把腊月三十这一天叫 除夕,就是把夕除掉了的意思,而把正月初一叫 年 。渐渐地,民间有了除夕夜和过年的风俗。每年腊月三十,家家门上贴红绫,后来变成 贴春联,另外还要放爆竹、穿新衣服庆祝。过年民俗也一直延续到今天。 后传又说,几百年过去了,夕身上一直燃烧这爆竹的火没灭过,在洞里痛苦挣扎了几百年,再也没有出来作乱了。之后观世音菩萨见他本性已改,于是收为坐骑,改名 麒麟 。
本故事纯属虚构
祝大家新年快乐。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 (除夕 大年三十夜) (春节 正月初一) (元宵节 正月十五)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 (清明节 四月五日)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晋文公 为纪念介子推忠臣而流传至今。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夏五、重五等。 (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此外,我国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 傣族的泼水节、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彝族的火把节、 瑶族的达努节、 白族的三月街、 壮族的歌圩、 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 苗族的跳花节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