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操作将在您下回登录时自动记录您的这次国家选择。如需重新切换,可通过切换国家完成。
查看: 2290|回复: 3

[散讲] 【意大利华人历史】早期旅居意大利的青田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6 10:35:49 来自手机 | 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末代华侨 于 2017-4-7 01:00 编辑

【意大利华人历史】早期旅居意大利的青田人

据《华侨经济年鉴》记载,“清光绪年间,到意大利定居最早者为湖北天门人及浙江青田人……”《华侨经济年鉴》的这一消息来源难以考证。根据《青田县志》记载,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青田人旅居欧洲已成风潮。

  但青田人究竟哪一年抵达意大利、什么人最早抵达意大利仍然是个谜。

  根据现在所能获得的资料,青田人最早抵达意大利的时间应 该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而且大多集中生活在意大利北部的博洛尼(Bologna)和米兰(Milano)。根据孙明权先生《旅意华侨散记》,“50 年代居留在意大利的老华侨共有100多家,其中青田人占70%以上”.

  早期华人的流动性很大,二、三十年代旅意大利的青田人总数超过百人。

  早期旅居意大利的青田华侨

  孙明权先生在《旅意华侨散记》中记录了“二次世界大战前出国和战后留在意国的青田华侨”名单。

  米兰24人:胡锡珍、王薛芳、周宝同、吴锡忠、裘鹏典、吴尚进、王松才、裘乾奎、焦耀仁、陈益轩、周宣令、朱国同、陈锡青、陈瑞勋、胡震林、陈春斋、倪成岩、周福仁、叶长青、吴本龙、吴立三、陈玉庭、胡守珍、 ?志波。

  博洛尼27人:孙耀光、陈竹庭、周仲芳、郑吴山、杨宝南、吴龙进、王楚民、郭进幼、郑志胜、吴执柯、陈岩方、陈成和、陈成富、张俊兰、管裕斋、刘朱岩、杨克成、蒋宝明、夏廷飞、何裕美、周佐官、徐竹川、周钱岩、周仲轩、留三进、吴岩奎。

  孙明权先生于1963年旅居博洛尼,这一时间离青田人开始旅居意大利的时间已经过去30多年。据七十年代旅居意大利的老华侨回忆,早期旅意大利的青田人还有吴仲健、周松法、周仲岩、周德兴、吴镇超、吴锡科、胡志贤、裘乾奎……

  1978年旅居博洛尼的瑞安华侨张先生回忆,他爷爷 (1937年旅居博洛尼)曾对他说过早期青田华侨的事,“执柯来博洛尼时只有8-9岁时,他是被父亲亲自回到家乡带出来的”,他的意思是“执柯父亲是最早 到意大利的华侨”.执柯1978年时近60岁,按年龄推断,吴执柯约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来意大利。因此,他父亲应该在这一时间之前抵意大利。这一推断 与青田人二十年代出国的历史相符,也与邹韬奋先生1933年旅欧考察的结果相符。

  当然,这只是张先生爷爷的“口述历史”,是不是还有比执柯父亲更早来到意大利的青田人?是不是还有其他比青田人更早抵达意大利的华人?
无法知晓。




早期青田人为什么聚集博洛尼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前,意大利的华人大多集中在博洛尼和米兰。

  博洛尼、米兰是早期旅居意大利青田人的集中居住地。

  从地图上,米兰北靠阿尔卑斯山,南邻波河;博洛尼位于亚平宁山脉北麓,波河平原南缘,都地处意大利北部腹地。为什么华人集中在博洛尼和米兰? 米兰和博洛尼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据老华侨介绍,青田人进入意大利主要有两条“路”,一是水路,一是陆路。从中国乘轮船来意大利的绝大多数是先到意大利第一大港热那亚,而米兰和博洛尼是靠近热那亚的城市;从陆路来意大利的,大多是从法国过来,而米兰和博洛尼位于意大利北部,又是铁路交通枢纽,因此青田人“捷足先登”,首先落脚这里。

  选择米兰和博洛尼还有两个原因:一是民风淳朴。有人这样描述博洛尼的人文环境:“阳光灿 烂的广场总是挤满了人,人们坐在咖啡店里,悠闲地抽着烟,喝着葡萄酒…… 空气中散发着闲逸恬静的感觉”.二是这里的经济环境。米兰和博洛尼都是意大利最主要的皮革制造业中心。而早期旅居意大利的华人基本都从事皮革制造业。

  博洛尼是早期旅意大利华人最集中的城市。因此,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台湾政府把他们在意大利侨务工作的中心也放在博洛尼。

  孙耀光与中华会馆

  1945年“二战”结束后,米兰华人成立了“米兰华侨总会”。"米兰华侨总会"是意大利 最早的华人社团,负责人为青田人吴仲健。主要骨干有:胡锡珍、吴执柯、王薛芳、胡志贤、吴镇超、吴尚进、周宝同、焦耀仁、裘乾奎、陈益轩等。其次的社团是 1961年成立的博洛尼“旅意中区中华公所”,会长孙耀光。主要成员有:周仲芳、陈竹庭、陈先祥、项祝光、刘钱泉、郑吴山、蒋宝明、杨宝南、吴龙进等人。

  孙耀光,青田孙山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旅居博洛尼,娶意大利女为妻。

  在当时旅居博洛尼的华侨中,孙耀光属于有文化的青田人。尤其其待人随和,处事圆滑,因此 台湾政府在意大利推行它的侨务政策时选中了孙耀光。由于孙耀光的积极作用,后被推选为台湾政府海外华侨立法委员,享受台湾政府补贴。当时台湾政府海外立法 委员不到10人,孙耀光为其一,此足见孙耀光当时的地位。

  “旅意中区中华公所”成立后,孙耀光带意大利老华侨赴台,一日去医院探望有着“当代草 圣”“近代书圣”美誉的书法大师、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于右任在病榻上为老华侨书写了一副对联“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于右任墨宝弥足珍贵,华 侨能获此联,亦可见孙耀光在台湾的影响。

  后来,孙耀光虽然已经不再担任侨团负责人,但侨胞有困难,他仍然会非常热心帮助。 1983年间,博洛尼有20多家小皮包工场老板办“身份”碰到了麻烦,因为他们没有单独住家,吃喝拉撒都在工场里面,按照意大利政府规定,这是不允许的。 孙耀光得知情况后,立即赶往博洛尼市政府,向他们说明华侨的实际困难,最后终于获得市长特批,给予华人特别照顾,允许华人将“身份证”地址登记在工场。 “不许在工场里烧煤气”,华人可以住在工场,这是孙耀光的功绩。

  孙明权与意大利中区华人华侨联谊会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又有一批华侨抵达意大利。这个时期来到米兰和博洛尼的青田人有:陈正松、刘钱泉、孙耀飞、陈玉华、陈志光、陈洪俊、孙明权、周明兴、周铁权、吴伯权 ……他们的进入对日后意大利华人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970年11月6日,意大利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意建交在意大利华人社会产生了巨大震动,很多意大利华人都把这一事件比做“第二次解放”.

  很多曾参加“旅意中区中华公所”的同胞纷纷“倒戈”退出,孙明权、胡锡珍等一批爱国华侨 来到“旅意中区中华公所”,扯下了“青天白日”旗,并第一次挂上了“五星红旗”.虽然都是青田人,但由于政治立场不同,双方还是发生了激烈冲突。由于台湾 政府已经“大势已去”,最后的结果自然是爱国华侨取得了胜利。

  经过斗争,孙明权、胡锡珍等一批青田华侨宣布改组“中华会所”,成立了“意大利中区华侨 华人联谊会”.孙明权任首任会长,吴执柯、陈景民任副会长,夏廷标、周仲轩、廖文虎、王民生、周铁权、杨焕溪、陈载敏、周朋典、王楚民、蒋宝明、王国浩、 郭光禄等任会员。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意大利中区华侨华人联谊会”一直在意大利华人社会中起着主导作用。

  陈岩方与博洛尼华人俱乐部

  陈岩方是早期旅居博洛尼的青田人,曾娶意大利女为妻(早年已故),无嗣。1978年时已近80岁,1997年亡故。

  陈岩方老人给人的印象脾气极好,说话幽默。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大名,因为从来没有人叫过他 的大名。无论是年长者或是年青人,所有人都叫他“MASAIE”,翻译成中文是“猪”的意思。“猪”在青田话里不是好听的绰号,要么是说“懒”,要么是说 “脏”……但他并不在意,总是乐呵呵地应着,从来不会生气。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陈岩方在博洛尼开办了“华人俱乐部”.“华人俱乐部”主要是给侨胞提 供一个聚会和娱乐的场所,虽然偶尔也有人在那里“拉二胡”,高兴时也会有人“嚎”几声,但最主要的功能还是“赌博”.在异国他乡,早期很多华人除了拼命打 工赚钱外,唯一的“乐趣”就是“赌博”.赌博可以让漂泊者忘记思念亲人的一切痛苦和烦恼……好赌的华人一有空就会往“俱乐部”走,在那里和老乡一起操麻 将、玩牌九、聊聊天……陈岩方的收入主要就靠赌场“抽头”.

  陈岩方一个人孤独地来到异国他乡,最后一个人又孤独地离开了这个世界。陈岩方是早期一部分苦难青田华侨的缩影。

  刘钱泉、刘统统父子刘钱泉,青田方山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旅居意博洛尼。我没有了解到刘 钱泉先生创业的过程,不知道他的“生财之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刘钱泉先生勤奋节俭,善于经营,而且是一个非常为子女着想的青田人。据老华侨回忆,七十年代 时,刘钱泉先生在博洛尼已拥有很多固定资产,至少有店面10多间,住家10多套。假如这些财产如今还在,他的家族肯定是博洛尼的一大“富豪”.

  1972年(有说1974年),刘钱泉病危,其子刘统统为继承父亲财产来到博洛尼。当刘 统统来到意大利时,父亲已经过世。刘统统当时只有20来岁,刚刚大学毕业。他太年轻,什么也不懂,不懂语言,不懂经商,不知道父亲的这些“钱”是怎么辛苦 赚来的,更不知道这么多的钱和财产原来也是能够“化”完的……刘统统一介书生,心地善良,为人豪爽。每次与朋友一起吃喝,他总是抢着付钱。他缺乏社会经 验,对人毫无戒备之心,谁向他借钱,他都“有求必应”.

  当然,这些原本都不会让他“伤筋动骨”,要“命”的是交友不慎,他被一班“朋友”一步一 步拉入了赌博的泥潭……结果,“钱如泉涌”也“钱如水去”,父亲“留”下的所有家业竟然“统统”毁于赌博。最后,刘统统这个本来就已经十分不幸的人又不幸 身陷“囹圄”……“是太多的钱害了刘统统”,如今,博洛尼华侨说起刘统统,仍然无不唏嘘不已。

  “英雄辈出”“后继有人”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早期旅居意大利的青田华人历经了种种艰辛,他们的奋力拼搏,为后来者的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

  孙明权先生在他的《旅意华侨散记》有一段话值得一读:“华侨能站得住脚,还是靠团结互助,靠亲情、友情和乡情。‘万事开头难',新来的华侨,除了那些上辈父兄有产业可资助依靠的,很多都是人地生疏,没有资本,不懂语言,除了自己奋斗外,都要得到先来者的有力帮助……”

  早期旅意华人陈瑞勋是一个典型,他的三孙陈志光,1962年旅居博洛尼,子承父业,他在 博洛尼也开起了自己的皮包厂,1978年时,他的皮包厂曾经拥有200多工人,成为当地华人最大规模的企业。1988年,他率先回国在杭州投资,创办“杭 意合成革有限公司”,引进意大利先进的生产设备,成为当时“中外合作”成功的典范。五孙陈军榕,1979年旅居博洛尼,也曾经开过皮包厂,但是他看到了意 大利中餐业发展的前景,于1992年毅然放弃相当不错的皮包工厂,跑到米兰,创办了“陈记冻品公司”.

  经过悉心运做之后,如今公司业务范围涉及粮食、电器及旅游等多个行业,已成为一个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

  在早期旅意青田人中,周宣令似乎是个另类,他给人的印象是“仪表堂堂”.工作之余,他总是衣着整洁,衬衫领口的纽扣都扣得很好 ……周宣令的两个儿子后来也成了意大利杰出华人。

  长子周一平得益于父亲的基础,事业做得很成功,1989年罗马华侨华人联谊会换届被选为会长,他也像父辈一样热心帮助乡人;次子周官平事业成功,为人低调平和,后来也被侨胞们推选为罗马华侨华人联谊会会长。

  早期旅意青田人、曾担任过“意大利中区华侨华人联谊会”会长的陈洪俊先生的儿子陈文彬、陈文学、陈文广和女儿陈文静也相继旅居荷兰、法国和西班牙,如今他们事业成功,个个都成了欧洲华人社会的佼佼者。

  早期旅意青田华侨后人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如今,旅居意大利的青田人约有7、8万,旅居欧洲的青田人有20多万,他们的根源就在于前辈的坚持,他们的成功都得益于前辈的艰苦付出。

  俗话说“青田’豆腐县‘不是亲就是眷”,欧洲青田人社会“盘根错节”,复杂的亲缘关系“说不清”,“理还乱”.


来自: 华人街iPhone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7-4-6 14:01:29 | 看全部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6 14:43:45 来自手机 | 看全部
青田人最早肯定在1930以后就在意大利,这是有文献的


来自: 华人街iPhone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6 23:59:15 来自手机 | 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华人街

法国公司:Sinocom sarl
地址:48 Rue de Turbigo,
75003 Paris,France
联系电话:(0033)-(0)144610523
意大利分公司:Sinocom Italia Srl
地址:Via Niccolini 29,
20154 Milano, Italia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扫描苹果APP

扫描安卓APP

QQ|Archiver|手机版|华人街 huarenjie.com

GMT+1, 2025-1-22 15:04 , Processed in 0.068749 second(s), Total 12, Slave 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管理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