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操作将在您下回登录时自动记录您的这次国家选择。如需重新切换,可通过切换国家完成。
查看: 893|回复: 0

师者说|中国丹麦的教育较量:深入交流远胜于计算输赢

[复制链接]
游客  发表于 2018-3-10 02:53:50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

2012年,丹麦国家电视台派摄制组选取了丹麦和中国的各一中学,拍摄了一部反映中丹教育的四集纪录片《丹麦9年Z班VS中国初三13班》。这是一场在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生与丹麦奥胡斯市一所中学学生之间的PK赛。当时4:1的比赛结果让不少人感到意外:中国孩子在阅读、数学、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方面都取得了优势,而在英语方面仍有进步的空间。随着社交平台和自媒体的兴起,近年这部纪录片因中西教育差异的话题在互联网上不断引起探讨,这场PK赛似乎至今余温未断。(3月3日,澎湃新闻)

9年Z班的孩子们来自丹麦一所典型的公立学校,是奥胡斯地区最好的中学之一,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班级学生的文化背景多样,学习状态和知识掌握程度比较具有代表性。中国初三13班的孩子们来自哈尔滨的69中学,二线城市的重点初中,接受的都是比较典型的中国式教育。

在揭晓结果之前,几乎所有人都猜测丹麦在团队合作、创新和英语上会比中国要强。可比赛的最终结果让丹麦人很尴尬。阅读、数学等“传统优势项目”获胜固然没有什么悬念,令人惊奇的是中国学生竟然在团队合作和创新上均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无论是《丹麦9年Z班VS中国初三13班》,还是之后英国广播公司《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的纪录片,都引发了关于中西教育的持续争论,并达成基本共识:中西教育适宜各自国情,都存在各自的问题,比较中西教育方式目的不是为了分出胜负优劣,而是相互借鉴学习,教育的理想是在东西方之间,需要双方的取长补短。

令人担忧的是,在有关中西教育的探讨之中,也出现了“左”“右”两种有失偏颇的声音,虽然不足以掀起大浪,但常常会混淆视听,甚至蛊惑人心误导公众。所谓“左”,是指顽固地认为中国教育好,西方的所谓“快乐教育”“因材施教”等等都是骗人的鬼把戏;而“右”则将中国教育贬的一无是处。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复杂的教育问题存在不同看法当然是正常现象,真理越辩越明,随着探讨的持续深入,应该能有效缓解分歧。但对于一些偏执的人而言,争论并不足以解决问题,甚至会出现越辩越偏激的情形。因此,对比中西教育,除了理性评判得失之外,更应该让事实说话。一场PK并不足以说明问题,更不能形成“事实”,持续深入交流,才是正道。

值得庆幸的是,6年前的这场PK并未曲终人散,而是为六十九中学和丹麦奥胡斯市的初中带来了“千里一线牵”的缘分。如今,这段因教育而生的情谊仍在延续。2014年,哈尔滨市把与丹麦奥胡斯市建立教育友好交流关系列入了政府推进项目。六十九中学与丹麦奥胡斯市的N.J.Fjordsgades Skole和Laessorsgades Skole正式建立友好学校关系,并进行了多次互访活动。

在交流中,丹麦学生在中国学会了打麻将、写书法、包饺子,而中国孩子在丹麦感受到了无鞋校园、墙上的吸音板和放飞的体育课。最让中国学生得意的是,数学课上,丹麦孩子认认真真一步步在计算的时候,中国孩子看一眼就给答案了,被对方惊为“神一样的存在”……两地之间定期的互访活动,使两地的校长、教师、学生有机会直接对话,共同分享教学经验,感受彼此的语言、文化和教育最真实的风貌。

中西两种教育体系各有利弊,坚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取长补短、择善而从,既不简单拿来,也不盲目排外,才能实现中西教育模式的进一步探索和融合,进而设计出符合自身国情的、让学生接受的、真正对未来有意义的教育模式。而这正是制作类似教育纪录片的理想目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华人街

法国公司:Sinocom sarl
地址:47 Rue de Turbigo,
75003 Paris,France
联系电话:(0033)-(0)144610523
意大利分公司:Sinocom Italia Srl
地址:Via Niccolini 29,
20154 Milano, Italia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扫描苹果APP

扫描安卓APP

QQ|Archiver|手机版|华人街 huarenjie.com

GMT+1, 2024-11-21 20:36 , Processed in 0.054791 second(s), Total 7, Slave 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管理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