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操作将在您下回登录时自动记录您的这次国家选择。如需重新切换,可通过切换国家完成。
查看: 430|回复: 0

[本国杂谈] 中国人凭感觉,德国人重数据,日本人能省就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14 02: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华哥说《什么是工匠精神?中国制造的短板在哪里?》

作者:徐小平

本文为作者在浦江创新论坛的演讲实录

1.jpeg

我是来自汽车制造行业一线的普通工人,今天很荣幸在这里探讨工匠精神,下面以我自己的工作经历说一下我心目中的工匠应该是什么样的。

我理解的工匠精神是一种精工制作的意识,体现在产品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工序都要精心打磨。

01.

中国制造的短板在哪里

中国制造到底缺什么?我总结大概有4+1个短板。

第一,精细加工。有一次我修理一台机器人,修机器人有很多的关节,一般就是6轴,就是有6个转动的地方,里面有一个轴承座出了问题,我想委托外单位做一个,我们要求的同轴度是2微米,但国内最好的供应商只可以做到5微米,没有办法我就到德国找了一家公司做出来了,把这台机器人修好了。这说明我们的基础工业差距很大,精细加工需要很好的培育。

2.jpeg

第二,精细装配。精细装配就是工匠精神现在要发扬的地方。刚才说到瑞士手表,瑞士手表好就好在技师会制造工艺,会制造模具。我们的工艺手工比例很小,大部分工匠的能力都放在制作能力上。

第三,精细检测。我曾经跟过一个德国的技术开发部门的管理者,我跟他去考察一个供应商,我看他考察供应商看什么?他第一个就去看检测部门,他说品质好靠的是什么?就靠你的检测手段!你能看到多细微的东西,能力就有多大。所以精细检测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就是你用什么样的方法鉴定它是否好。即便你造出来了,但是你没有办法鉴定,品质还是差的。

第四,精细材料处理。这是企业的一项技术秘密,所有的工艺参数不会外露,因为这个材料的处理是最不容易被发现的。比如说我要抄袭一个东西,外面的形状和尺寸都可以量,唯独是材料热处理没有办法量。

3.jpeg

高精度的传感器研发。智能制造靠的就是传感器。比如说一个机器人,如果我们没有给它太多的传感器,它最多就是一个搬运的机器人,按照你给它的程序搬运。如果你要它智能化,你就要给它传感器,有湿度、有压力等等,使它有灵性,实现自动化、智能化。

02.

没有特长怎么能叫工匠

我们的工匠应该具备“X+1”的能力,“X”是指一个工匠必须要具备的综合素质:他的知识面,他的阅历,他的技能。这个“1”就是与众不同的特长,如果说工匠都是一样的还叫什么工匠?这个技能对我们来讲特别重要,如果说要竞争,我们就在这里与别人竞争。

说一个案例,就是发动机里面的感应头,这个感应头原本我们是造不出来的,我们花了3年的时间把它造出来。既然可以买的到为什么要造他?我认为从事设备维护,工匠有一个任务,就是要为企业降本增效。汽车在市场上有竞争力,价格其实也有很大的关系。

4.jpeg

如果说我们的技术不发达,我们虽然可以造出来,但是成本很高······因此给我们的任务就是,凡是维护成本高的东西我们都要拿过来自己研究、自己开发,这是我的想法,也是淬火感应头的制造流程。怎么做?其实核心部位都是手工做出来的,在什么都没有的前提下去摸索。你必须要去做一些工具,工匠就要学习,要会研究工艺制作工具。

03.

中国师傅的感觉,德国师傅的数据

两句话:多练生感觉,多记生数据。我曾经跟过6个中国师傅,10多个德国师傅,中国师傅教会我两个字:感觉,德国师傅教会我两个字:数据。

感觉怎么出来的?有时候我看了师傅做了一个设备上的调整,一调就好,我很好奇,就问师傅怎么调出来的,你教我一下。中国师傅本事大就大在什么都不教,你多做做就会了,我一做就是三年,终于把这个操作学会了。

90年代的时候我到德国学习,我跟德国师傅做一个操作,一根轴弯了,德国师傅说你用火焰把这个轴矫直,我就拿着东西去做,被德国师傅一把抓住,说给你一个东西,我一看他给我了一个表格,上面都是数据,什么样的轴加温加多少等等都写得清清楚楚,我按照他给我的表格2个小时做好了。

5.jpeg

我跟中国师傅学一个操作用了三年,我跟一个德国师傅2个小时就学好了,我很崇拜德国师傅,他们的确是有特长的,于是我就注重数据的整理和记录,直到有一天我也怀疑数据也不管用。在我的厂里有一个德国师傅和我的关系很好,一个故障出来了,他是不相信感觉的,他是相信数据的,你说一个故障出来的时候哪来的数据?在没有数据的时候这个方向怎么判断?

于是在这个故障面前,他花了8天时间把故障查出来,我花了45分钟时间查出来,我不是说德国师傅没有这个本事,我觉得他的感觉没有我们好。我们的中医其实也说不出来什么数据,而是感觉。

我修机床其实是用阴阳法,德国师傅没有这个技能。一个轴承要转起来靠什么?一阴一阳之谓道。如果没有阴的话,轴放在空中怎么会转?所以我排除故障的时候就看这个问题是阴的问题还是阳的问题。因此我花了45分钟诊断出来以后快速的解决掉,后来我想这两个事情合起来就是,既要有中国师傅的感觉,又要有德国师傅的数据,那么我们一定会成为世界级的技工。

学习,不断地学习,缺什么就学什么。

围绕自己的岗位缺什么补什么,我做了40年的工人,上夜校上了31年,几乎没有停过,边学边实践,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方就是不断的思考。我有一次修机床走到死胡同,后来李政道教授有一堂课,我听了以后忽然间有了启发,他讲的是宇宙对称的问题,我也听不懂,但是有一句话启发了我,他说最大的对称性等于最大的不对称可能性,这是一句非常抽象的话。他拿了一支笔,那个笔是圆的,是360度任何一个方向都有可能性。

我在这句话的启发下把那个机床修好了。我当时就在校正两个砂轮的平行度,因为其实是不会绝对平行的,没有绝对平行,我想既然没有绝对平行,什么地方大,什么地方小,我也看不见。于是我故意打破平衡,一下子就把机床修好了。所以我们要学习、实践+思考,不断的练习、不断的循环。

6.jpeg

工匠最大的特点是会制作工具。然后形成标准:试验数据,我们排工艺流程,做工具清单,提出环境要求,最后作出安全规范,这个标准化的东西就是企业最值钱的东西,拿了这个东西就可以规模化。

04.

日本是把人发挥到极致,德国是把设备发挥到极致

我跟德国的技术接触的比较多,它给我的感觉是比较精致。他们设计和制造每一款产品,在需要设备投入的时候,是什么技术新就用什么技术,有新的技术德国人马上就会用,普及新技术的能力特别强,而且不大讲究成本,该投的就要投进去。

我在汽车行业所以也免不了和日系汽车进行沟通。跟日本人打交道我就发现他们的概念不一样,他是什么技术成熟用什么东西,能省的地方尽量省,所以他们的生产线比较简陋。

日本是把人发挥到极致,德国是把设备发挥到极致。这是非常不一样的文化。日系企业在生产管理当中还是比较出彩的,所以德国人为什么要学日本企业的管理,因为它的确可以为企业降本增效,它把现场的管理降到极致。

7.jpeg

作为中国制造来说,在这两者之间我们到底要怎么做?我认为我们既要讲究德国人经典制造上的风格,又要提倡日系的精准管理,这两者如果捏在一起难度非常大,当然也要看偏向什么地方做什么产品,如果偏向经典产品还是精致化的,如果是管理的话还是倾向日本人的管理模式,要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华人街

法国公司:Sinocom sarl
地址:47 Rue de Turbigo,
75003 Paris,France
联系电话:(0033)-(0)144610523
意大利分公司:Sinocom Italia Srl
地址:Via Niccolini 29,
20154 Milano, Italia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扫描苹果APP

扫描安卓APP

QQ|Archiver|手机版|华人街 huarenjie.com

GMT+1, 2024-11-18 01:35 , Processed in 0.086780 second(s), Total 9, Slave 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管理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