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操作将在您下回登录时自动记录您的这次国家选择。如需重新切换,可通过切换国家完成。
查看: 1083|回复: 1

[散讲] 华人楷模---林三渔(青田四都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30 11:45:18 来自手机 | 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华侨楷模——林三渔(青田四都人)耕读四都  前天林三渔感谢陪伴未来不散青田华侨楷模——林三渔图片来源 :青田侨网近年来,赴北京参加国庆庆典的青田人越来越多,我也去过好几趟。国庆是庄严的庆典,能够作为华侨代表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是一种无上的荣耀。每次收到国侨办的邀请,我都会想这样一个问题,我为祖国做过什么?为家乡做过什么?每次站在观礼台上,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一个人,他是我的老乡,叫林三渔。每次想到他,心中总是充满了崇敬之情。林三渔是值得青田人永远纪念的人。在我心里,他就是青田的“陈嘉庚”。劫后余生 艰苦创业林三渔,青田县仁庄乡罗溪村人,生于1902年。林家世世代代以种地为生,家境贫寒。三渔在家中排行第六,上有二个哥哥,三个姐姐。他七八岁便开始放牛、割草、砍柴,还要下地干活。“屋漏更遭连夜雨”,1913年不幸遭遇火灾,房屋被毁,一家8口蛰居林氏祠堂,食不果腹,衣难蔽体,生活很是艰难。罗溪地少人多,土地贫瘠,家家户户都穷。因此当地有一村俗,农忙在家种地,农闲外出乞讨。为生活所迫,林三渔大哥林泽渔于1914年随乡人东渡日本做苦力,赚了点小钱后,回到了家乡。为改变家境,1918年,年仅16岁的林三渔步兄长后尘赴日本谋生。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走,竟是一去难回。林三渔到日本后,先是在码头挑煤、扛铁板,卖糖果……他是一个勤快的年轻人,什么活都干,什么苦都能吃。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进了一家皮革作坊当了一名杂工。打杂虽然也累,但比起挑煤扛铁的力气活还是轻松多了,尤其是再也不要风里来雨里去了,因此他非常珍惜这份工作,特别勤快。皮革作坊最主要的技术是制革染色,没有特别高的技术含量。林三渔是一个聪明的人,平时一有空闲,就主动给师傅帮忙,暗中学习染色配方。几年之后,他渐渐地掌握了这一门技术。一天,师傅突然生病,作坊陷入停产状况,老板焦急万分。这时候,林三渔自告奋勇,说“我能够染”。老板在无奈之下只好让他“试试”。林三渔的配方准确,一试成功,所染制的皮革颜色一点也不逊色于师傅,因此很快得到老板的器重,后来就当上了皮革厂的染色技师。林三渔做梦也没有想到,因为他的这门技术,日后竟救了他一命。1923年,日本发生了“关东大地震”。右翼份子为了转移民众的恐惧,把地震灾难发生的原因嫁祸给了朝鲜人和华人,在全国各地掀起了疯狂残杀朝鲜人和华人的暴行,当时只要是中国人都难逃死运。在短短的几天内,仅温州、青田华侨被杀害的就有700多人,旅日华工被杀戮殆尽。林三渔因为得到老板的暗中保护,让他逃过一劫。1935年,林三渔在当地与日本女子结婚,最后留在了日本。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经济萧条,皮革生意不景气,林三渔离开了皮革作坊。后来他看准了时机,在台东区盖起了铁皮板屋,开设了"中国料理"。经营米饭、白粥、小菜,由于价格实惠,味道可口,特别受贫困百姓的欢迎。后来他在东京买了一家店面,开了"光海楼"餐馆,生意十分红火。再后来,他又开办了游乐场。劫后余生,“时来运转”,让林三渔成了日本著名华侨实业家。心系祖国 桑梓情深因为日本的侵华战争以及战后两国关系的紧张,林三渔被困孤岛,无法回到自己的祖国,但他一直心系祖国和家乡。后来两国关系开始逐渐缓和之后,他便积极参与了组建旅日华社的活动。因为他的奉献精神,被侨胞推选为旅日华侨东京总会常务理事、旅日华侨浙江同乡会副会长,成了旅日著名的爱国侨领。1961年的一天,林三渔突然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侨办邀他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的请柬。43载,沦落他乡,寄人篱下,饱受了思乡之苦。听到祖国的呼喊,他禁不住老泪纵横。43载,骨肉分离,他太想亲人了,太想自己的故乡了。“归心似箭”,他恨不得插翅马上飞回到祖国的怀抱。可是当时中日两国没有外交关系,日本当局当然不会给林三渔的这种受邀办理出境手续。后来林三渔想了一个办法,以"四十余年未归,家母年迈,思儿心切"为由,报请当局批准。几经周折,林三渔终于获准去中国,但条件极为苛刻,除了个人必要的费用以外,不准携带超出规定的资金出境。当时祖国正遭遇严重的天灾人祸,处在极度困难时期。林三渔心里想的是怎么能多带一些钱回去,以帮助亲人度过难关。我曾看过一篇介绍林三渔第一次回国的文章,文中说,“林三渔经过缜密考虑,临行前,给自己准备两个同样行包,一个上面装自己的衣服下面装钱,另一个装其他东西。还准备一个水果篮,先让送行的家人提着,利用过海关检查后与亲人握别的机会,调换行包,接过水果篮,不留痕迹地把自己在‘番邦的银’带回来。他从东京坐船到上海,带回当时中国紧缺的棉被、榻榻米(床垫)、衣服等日用品;罐头糖果、紫菜等等食品足有上千公斤,分送给乡亲;铅笔、钢笔等文具用品赠送给县人民小学和青田中学学生,人手一份……那年我正读小学六年级,曾分得了一支戴橡皮擦的硬铅铅笔。那是我读书以来用过的最好铅笔,因此对林三渔赠送文具的事情,记忆特别深刻。1961年9月底,林三渔在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和廖承志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参加了周恩来总理举办的国宴。林三渔是青田历史上第一个受邀回国参加国庆观礼的华侨,也是获得最高荣誉的青田华侨。兴学修路 造福乡里沦落东瀛43年后,林三渔终于回到了让他梦绕魂牵的故乡。一路上,看到故乡的状况,心有无限感慨,下决心要为祖国的富强作出自己的贡献。他对自己的亲人说,"有国才有家,要先国后家"。林三渔与所有有志之士的看法一样,“国家落后,主要是教育落后”。因此他始终把发展家乡的教育放在首位,他一生捐献的钱,大部分都用于发展教育。1961年,他第一次回到罗溪,看到村里没有学校,因此第一个想到的事情就是办学校。他动员亲属,先将自己老屋腾出来作临时教室,把学校办起来,他出资聘教师,负责学校的费用。接着亲自选址,用日本带回的钱盖了两座二层楼的校舍。乡亲们把它命名为"林三渔爱国学校"(后改罗溪爱国学校)。继罗溪爱国学校后,他又先后资助了仁庄小学、冯洋小学、大田小学、山口小学等多所学校的教学用品,资助青田华侨中学、温州华侨中学的办学经费和教学用品,还兴建了一座青田中学“三渔礼堂”。并在青田中学、温州大学、丽水师范专科学校方(丽水学院前身)和罗溪爱国小学设立了"振兴中华"奖教(学)金。1987年,他还在上海为华东师范大学捐建了一所实验学校,被上海市教育局聘为实验学校名誉校长。“要致富,先修路”,林三渔的钱除了捐献教育之外,基本都捐献给了家乡的交通事业。1971年时,山口往汤洋的交通十分困难,山道弯弯,小路坑坑洼洼。他与区政府领导商量,由他出资,修筑公路。修建了山口、下陈、阮洋、仁庄、罗溪等地的6座桥梁、4座凉亭,并建造了罗溪水电站。长38公里的山汤公路建成后,四都山区交通状况有了极大的改善……从1961年至1987年的26年间,林三渔先生回祖国和家乡共40次,每次回来他都会慷慨解囊,都有公益活动的义举。默默奉献 碑在人心1986年6月15日,青田县仁庄乡罗溪村村民委员会特设立了《林三渔先生1961-1986年捐赠项目表》。铭文如下:林三渔先生系本村人,出身为农民家庭,17岁离开故乡,前往日本做工,经商,讫今已达70余年。林先生历来热爱祖国,热爱故乡,深受村人敬仰和当地政府表彰,他不但是旅日华侨侨领之一,也是爱国的知名人士。自1961年至1986年先后40次回国兴办很多公益事业,本大队做了初步调查,据不完全统计,特开列如下:1.自1961年至1981年先后乐助温州华侨中学、青田华侨中学、青田中学、罗溪小学、仁庄小学、冯洋小学、大田小学、大安小学、山口小学等校。2.1973年兴建山口至仁庄公路、罗溪小学、罗溪水电站、重修大安至仁庄大路,先后兴建山口、下陈、阮洋、仁庄、罗溪等地大小桥梁六座,凉亭四座。3.1973年赠送一台拖拉机给罗溪大队。4.1979年乐助大田村火灾户重建新居。5.1980年赠送大型彩色电视机给上海华东医院、丽水地区侨务办公室、青田侨务办公室、青田县中学以及亲友等。6.1980年捐资兴建浙江华侨大楼。(杭州)7.1981年乐助兴建浙江省青田县华侨饭店。8.先后捐赠胃镜、收录两用机、小型电子计算机、挂钟等。文、卫、教用品给上海、温州、丽水、青田许多单位(其中自来水笔及铅笔约一万八千支送青田县人民小学、大田小学、冯洋小学、罗溪小学、仁庄小学等校)。9.1982年乐助重建青田县谢桥亭。10.1983年资助青田中学设立"振兴中华"奖学金。11.1985年赠送青田中学钢笔1600支。12.1985年捐助上海实验学校建造三渔楼。13.1986年捐助兴建青田中学三渔礼堂并赠送学生钢笔1650支。14.1986年捐资温州大学、丽水师专、罗溪爱国学校设立"振兴中华"奖学金。15.1986年资助青田县中山中学建校经费。16.1986年资助丽水报社办报经费。17.1986年赠送青田县广播电视局摄像机设备壹套。18.1986年兴建罗溪至冯洋桥梁壹座。浙江省青田县水南区仁庄乡罗溪村村民委员会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五日1982年,林三渔捐资兴建的浙江"华侨大厦"(杭州保俶路24号)落成后,浙江省侨办和侨联在门厅正面墙上,镶嵌一块黑色花岗岩石碑,铭文纪念:浙江省青田旅日爱国侨胞林三渔先生,自愿乐助资金,兴建华侨大楼一座,爱国爱乡精神可贵,特刻名留念。浙江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浙江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一九八二年二月立1983年3月17日,青田县人民政府向林三渔先生赠送一幅精美的竹丝绣帘《松鹤图》,上题一联:赤子恋故土千里情深丹心报国恩一片诚意1986年,林三渔在丽水师专(丽水学院前身)设立"振兴中华三渔奖学金",丽水师专特聘他为"振兴中华三渔奖学金"理事会名誉理事长,并赠联赞颂:"拳拳赤子恋乡爱国高风节称颂海内,耿耿丹心尊傅兴学深情意堪为楷模"。1987年4月,上海实验学校"三渔楼"落成,上海市教育局特立碑纪念,铭文如下:旅日爱国华侨林三渔先生,浙江省青田县人,现年九十岁,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为振兴中华,造福人民,曾多次在浙江省捐资建设学校、公路、桥梁、电站、华侨大楼、华侨饭店等公益事业和教育事业。现为支持上海基础教育乐助资金兴建上海实验学校三渔楼,这种爱国行动可敬可嘉,特刻此碑以志永存。上海市教育局   公元一九八七年四月立摄影:王献翠高风亮节 堪称楷模1987年11月13日,林三渔因长期积劳成疾,不幸在东京去世,享年86岁。国务院、省、地、县各有关部门都向其家人发了唁电、唁函表示悼念,青田县也举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动。据统计,林三渔捐资总数超过200多万人民币(1961—1987年价)。今天看来,这个数字好像不是很大,但在那个年代,那是一个无比巨大的数字。在2002年林三渔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青田县政府领导说,林三渔先生"几乎倾其所有积蓄支持祖国建设,其志之坚、其情之炽,足可攻金石,融冰霜……”我特别赞同“几乎倾其所有积蓄”的评价,林三渔先生捐出的钱,是他一生的全部积蓄。更为重要的是,他捐出的每一分钱都是他的血汗钱,都是一个日元、一个日元积攒起来的。他自己的生活极为节俭,据早些年青田“旧文”记载,“他在东京家里的卧室仅有16平方米,室内只有一张小圆桌和一个放铺盖、挂衣服的壁柜,另无陈设。他不沾烟酒,不乱花钱,上下班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一套西装穿了二、三十年,有的还有补丁……”这就是林三渔的品德,说他是“华侨楷模”,一点也不为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30 11:59:21 来自手机 | 看全部
华人的楷模 中国人的骄傲


来自: 华人街android版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华人街

法国公司:Sinocom sarl
地址:47 Rue de Turbigo,
75003 Paris,France
联系电话:(0033)-(0)144610523
意大利分公司:Sinocom Italia Srl
地址:Via Niccolini 29,
20154 Milano, Italia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扫描苹果APP

扫描安卓APP

QQ|Archiver|手机版|华人街 huarenjie.com

GMT+1, 2024-11-22 00:06 , Processed in 0.089683 second(s), Total 10, Slave 8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管理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