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操作将在您下回登录时自动记录您的这次国家选择。如需重新切换,可通过切换国家完成。
查看: 444|回复: 0

[本国杂谈] 德国为何要执着于"养懒汉"制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16 03: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德国差点被社会福利开支"压垮",为何还要执着于"养懒汉"制度?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立法的形式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继英国宣布自己建成为福利国家之后,德国也仿效英国建成福利国家。

1.jpg

德国传统福利制度更加强调国家的作用,但在社会民主党执政时期对社会福利保障政策进行了调整,淡化了社会民主主义传统政策色彩 , 增加了新自由主义政策因素。二战前德国实行福利政策的原因很明显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为什么现在德国依然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福利国家。

一. 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德国最看重利益,为什么反而成为了一个福利国家1. 战后的国民经济急需恢复,福利政策是刺激经济很好的工具

福利国家在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增长迅速,整个西欧的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增加,失业率大大降低,其中西德的失业率在20世纪中期进一步下降,远远低于其他国家。通货膨胀率比较低,物价基本稳定 ;个人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

施罗德政府推行了较为温和的改革措施。在经济政策领域,施罗德提出了一个经济振兴计划,主要内容有降低公司税率、减少个人收入税率和削减政府支出等。该经济振兴计划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1999 年至 2001 年期间德国经济得到较快的增长。

2. 稳定民心和社会秩序,是战后的重中之重

福利国家向本国人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医治了严重战争创伤。社会福利保障政策不仅保障了大多数人的物质生活需要,也满足了其精神需要,这有利于创造一个比较安定的社会环境。

战后德国在改善生活条件和增加就业等方面做得比较好,社民党执政时期国内政局稳定,工人罢工斗争比较少,这些与作为维持社会稳定的“均衡器”的社会保障政策是有很大关系的。

2.jpg

20 世纪 60 年代社会民主党为达到和维持充分就业,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使每个人都有就业机会,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由此出发,德国 1969 年颁布了《职业培训法》等法令。70 年代,德国有近半数的大工业企业和手工业自己办职业学校,有九成以上的青年受过免费职业培训。在实践中,这些改革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德国失业率逐年下降。

二. 二战后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揭露了德国选择福利制度的奥秘1. 德国福利制度的起源于对劳动力和社会稳定的需求

德国福利制度具有悠久的历史,已经形成非常成熟和完善的体系,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成为福利国家模式的一类代表性国家。

作为工业时代的产物,德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使德国成为最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德国的福利制度保障了正在崛起的工人阶级的利益,缓和了社会矛盾。福利制度是德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度的社会保障是笼络工人阶级和维持社会稳定的必要物质基础。

2. 德国福利制度的五大支柱产业根本上服务于资本主义

最初的社会保险制度由三大支柱构成: 1883 年的医疗保险法、1884 年的工伤事故保险法和 1889 年的残疾和养老保险法。一战后,工作介绍和失业保险法,成为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第四根支柱。失业保险制度虽然形成时间相比之前的三大社会保险制度晚了 40 年左右,但劳动力由此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3.jpg

长期以来,在雇主资本家的眼中,失业问题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它可以使工人之间、就业者与失业者之间形成竞争; 而一旦有了失业保险,就会使工会的力量更加强大,同时削弱失业者重新就业的主观能动性。这一福利制度从表面上看是保护了工人阶级,实则维护的却是利益阶级。

1995 年 1 月 1 日生效的护理保险制度成为德国社会保险领域的第五大支柱,从而标志着德国全面建成体系完备的福利制度。

从这五大支柱可以看出,德国福利制度的特点是社会保险,而决定社会保险是否能够正常运转的是就业。德国福利制度的核心问题是就业以及工资,这也是福利制度改革的出发点。也就是说,德国的福利制度不是做慈善,而是为了发展经济,进而服务于资本主义。

三. 很多国家因为福利政策的弊端而选择放弃,德国是怎么克服困难依然坚持福利政策的1. 福利政策导致德国失业率不降反升,德国采取供给侧改革破除困境

虽然福利政策曾经帮助德国成功降低了失业率,但是2002 年德国劳动力市场在许多方面的数据落后于大部分的欧洲国家,长期失业者数量较大,年长者参加就业的比重较低,失业保险存在的巨大亏空给联邦财政带来不小的负担。

4.jpg

德国失业问题呈现出的明显特点是,由于经济不景气的原因而上升的失业率,并不会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而降低。这就说明,总会有相当一部分失业的人从此自愿没有再就业,即所谓的“养懒汉”问题,即使具备劳动能力且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但是仍然放弃就业而依靠领取社会保障来维持生活。

对此,德国实行了供给侧改革,遵循的原则是“促进与要求”,这就意味着从消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转变为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消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主要指直接给失业者一笔失业保障金。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则主要指再培训、给雇主或雇员工资补贴、改善和促进劳动力市场匹配度的政策等。

改革更多地强调个人应承担的责任,重新调整国家和个人的不同职能和分工,再次否定福利国家是由国家包办一切的国家模式。

2. 人口老龄化导致国家福利开支增加,德国就养老保险改革以延续福利政策

20 世纪末以来,许多欧洲国家面临着一个共同的社会问题即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就意味越来越多的人口将领取养老金,并需要医疗保健,社会福利支出负担日益加重。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德国用于社会福利的开支明显偏高。

5.jpg

2004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的《法定医疗保险现代化法》主要目标是提高医疗保障的经济效率和质量,从而降低保费的缴纳比例,减少工资的附加成本,德国取消了一系列医疗项目的报销服务。

降低养老保险成本的方式之一就是延迟退休,2007 年德国出台《法定养老保险退休年龄调整法》规定,2012 年到 2029年,法定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从 65 岁逐步延迟到67 岁。此外,在私人养老保险方面,德国重点引入由国家支持的资本积累制的个人自愿养老保险,即“里斯特养老金”。

一般来说,只要是法定养老保险的参保人以及公务员、自由职业者等,凡购买了由国家认可的商业养老保险,就可以获得政府的支持,要么直接享受政府的财政补贴,要将保费作为“特殊支出”而免缴个人所得税。这一举动直接减轻了政府为百姓购买养老保险的财政负担。

3. 经济全球化使德国社会福利制度遇到了极大的挑战,改革使其度过难关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导致以高福利经济模式为主要特征的德国社会福利制度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经济竞争,使得拥有高工资劳动力的德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并且随着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加强,国外比较低廉的劳动力涌入德国,又造成了德国失业人口的大量增加。由于德国国内企业生产开工率不足,许多大公司纷纷到国外投资设厂,导致德国资本大量外流、税源流失,从而加重了政府的财政危机。

6.jpg

德国劳动力成本高主要是因为附加成本高,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用于社会保险的保费支出。于是德国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供给侧劳动力市场改革,这一改革的逻辑就是,每一个人更多地承担起对自己的责任,将权利与义务有机地统一,以降低福利制度的负面激励,从而减轻企业和整个福利制度的负担。

三. 总结从德国具体的福利政策中,可以看出德国的福利制度相对比较严格,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享受福利,所以利益阶层并没有受到威胁,因此德国如今依然延续着福利政策。从德国福利政策的得失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福利制度必须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并且福利发展不能阻碍经济发展,避免掉入福利陷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华人街

法国公司:Sinocom sarl
地址:48 Rue de Turbigo,
75003 Paris,France
联系电话:(0033)-(0)144610523
意大利分公司:Sinocom Italia Srl
地址:Via Niccolini 29,
20154 Milano, Italia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扫描苹果APP

扫描安卓APP

QQ|Archiver|手机版|华人街 huarenjie.com

GMT+1, 2025-1-10 04:50 , Processed in 0.063711 second(s), Total 9, Slave 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管理COOKIES